10月9日,据农民日报消息,为有效应对黄淮海地区持续连阴雨天气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加强农机具协调调度,及时启动农机应急救灾响应预案,做好抗灾救灾机具保障工作。
为指导帮助地方抓好“三秋”生产,农业农村部已派出4个工作组,分别赴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一线指导服务,指导地方聚焦“收、烘、售、种”全环节,强化服务保障,及时补上机具缺口,帮助群众解决秋粮收获烘干晾晒销售困难等紧迫问题。
9月以来,黄淮海地区出现多次降雨过程。时值秋收时节,有河南、山东的网友晒出自家地里“刚收的玉米还没晒干就发霉了”“花生还在地里没收完已经发芽了”。
农业农村部紧急调运机具支持抢收抢烘
10月上中旬,黄淮海部分地区、华西秋雨持续。
10月9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预计10月10-12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仍多降雨天气,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较高(黄色预警)。
其中陕西咸阳、铜川、渭南,山西临汾、运城、长治、晋城,河北邢台、邯郸,山东德州、滨州等地风险高(橙色预警),将导致秋收作物收获受阻,进度偏慢。建议上述地区避雨抢收,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降低发芽霉变风险;及时排涝降渍,腾茬整地,适时秋播。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夺粮正全面展开。
为做好抗灾救灾机具保障,农业农村部强化农机应急救灾响应,在持续指导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做好秋粮机械化抢收的同时,央地协同联动加力优化调度服务、调集救灾机具、开展应急作业,支持灾区集中力量尽快抢收抢烘,确保秋粮应收尽收、确保质量。
农业农村部表示,将密切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黄淮8省沟通协调,根据最新灾情形势进一步调度救灾机具应急作业需求,积极协调相关地方和企业单位,努力满足救灾机具需要。
需抓住降雨间隙及时抢收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几天,东北地区大部天气晴好,利于秋收开展。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北部、四川盆地及湖北西北部等地多降雨天气,降水主要集中在7日至9日和10日至13日,累计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部分地区土壤过湿将持续或加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秋收连阴雨风险较高,不利于成熟作物收获晾晒和适时秋播。
中央气象台专家给出农事建议,建议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抓住降水间隙抢收抢晾,已收粮食采取集中烘干、通风摊晾等措施降低籽粒含水率,确保颗粒归仓;冬麦区及时腾茬整地,过湿地区及时排涝降渍,以防土壤过湿影响适时秋播。
长江中下游地区应抓住晴好天气收晒成熟水稻、棉花等作物,并做好油菜播种育苗工作,墒情偏差地区注意播后浇水,确保顺利出苗。
江南、华南晚稻区应加强晚稻水肥管理,促进产量形成,同时做好病虫害监测防治;受台风影响地区要在风雨过后及时排涝、修复受损的农业和渔业设施。
专家:科学应对管理,晚播小麦有希望不减产甚至能增产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9日在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华西秋雨对麦播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湿涝,局部低洼地块积水、农机无法及时下地作业;另一方面,降雨有效补充了前期因长时间持续高温干旱导致的土壤墒情不足,增加了深层土壤储水量,为小麦足墒播种和冬前、春季小麦返青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且可起到“冬水春用”的作用,降低部分麦田冬春灌溉成本。
郭天财表示,只要精心组织安排,科学应对管理,真正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实到位,抢时抓好麦播,加强麦田管理,晚播小麦不减产甚至能增产还是很有希望的,也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各地一定要坚定和增强信心与决心,确保种足种好小麦,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