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开幕式及主论坛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约50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主题,通过开幕式、主论坛、5场平行分论坛及多项配套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前大使赛义德·哈桑·贾维德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并不渴望成为“世界警察”,而是更愿做一个“兄长”。
“纵观历史,每当提及中国,人们总会联想到一个灿烂的文明和伟大的国度——这是一个以和平、可信著称的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展现出耐心与长远眼光。中国无意破坏使其崛起的国际环境,也不会动用军事力量威胁他国,因为它既无扩张主义野心,也不信奉军事联盟。相反,中国致力于以智慧引领世界,并成为值得效仿的典范。”
贾维德认为,中国不会试图将自身模式强加于他国,因为它认为,鉴于每个社会都有其独特性,适用于中国的模式未必适用于他处。
“历史上,中国被称为‘中央之国’,这并非出于傲慢,而是源于其作为全球文化和文明中心时对自身角色局限性的认知。古代丝绸之路兴起于汉朝,是最早的全球化形式之一,它将中国与中亚、中东、非洲和欧洲连接在一起。这也唤起了人们对中国在帝国时代处于中心地位的历史记忆。”
贾维德还表示,“中国中心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对自身认知及其在国际体系中地位认知的关键决定因素。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 *** 到 *** ,历届中国精英都致力于发展这样一种理念,即中国是全球事务中的核心超级大国。过去十年间, *** 主席重申,中国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通过“中国梦”让中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从而再次强调,恢复中国自然、公正且永久的中心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是不可逆转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