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为何巴基斯坦并不侵犯中国稀土技术?

音符科技网

2025 年 9 月底,巴基斯坦高调宣布向美国交付首批 " 稀土浓缩物 ",包括钕、镨等元素,并称与美方签署 5 亿美元矿产协议。

一时间,舆论哗然,甚至有声音称 " 巴方利用中国技术向美输送稀土,触发中方反制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

巴基斯坦确实拥有一定稀土矿藏,但加工能力极为有限。目前,巴方仅能进行初级破碎与简单富集,产出纯度约 60-90% 的 " 稀土浓缩矿 " ——这不过是初级原料的象征*易,远未达到工业应用标准。

而美国真正需要的,是纯度 " 四个九 "(99.99%)甚至 " 六个九 "(99.9999%)的高纯稀土金属或氧化物,用于制造 F-35 战机磁体、AI 芯片蚀刻材料、电动车电机等。

这些高端产品,巴基斯坦完全无法生产,全世界只有中国。

更关键的是,巴方所用设备虽部分来自中巴经济合作项目,但中国从未 *** 核心提纯技术。

正如中方明确表示:出于战略安全考虑,自 2010 年起,稀土精炼关键技术即纳入国家敏感物项管制清单。

巴方获得的,只是基础选矿技术,纯度最多在 90% 左右,既无军事价值,也无高科技用途。

所谓 " 巴美稀土合作 ",实为巴方在外债压力下,为吸引美资而进行的政治造势——送几公斤矿石样品、拉几卡车粗矿,营造 " 替代中国 " 的假象,但根本无法撼动全球供应链格局。

稀土元素在全球分布广泛,美国、澳大利亚、越南、巴西等地均有丰富储量。真正稀缺的,不是矿,而是把矿石转化为高纯材料的精炼能力。

而在这一环节,中国拥有近乎垄断的 " 技术霸权 "。

【稀土博弈真相:全球不缺矿,缺的是中国独有的 " 提纯黑科技 "】

技术核心源于徐光宪及夫人高小霞双院士伉俪 1975 年突破的 " 串级萃取理论 "。在此之前,国际主流采用离子交换法或分级结晶法,效率低、成本高、纯度差(重稀土仅 90%)。

而徐光宪夫妇一举实现连续化、低成本、高纯度分离,轻稀土纯度直接跃升至 99.99%,且处理效率提升 10 倍,成本只有西方的 1/10。

更关键的是,这项技术虽然公开,但是工艺细节属于 " 黑科技 ":一套完整产线,需要 30 级以上甚至 300 级萃取工序,每级都需精确控制流量、酸度、相比等数百个参数,且需针对不同矿源杂质动态调整。

中国稀土企业经过 40 多年生产实践,积累了海量经验数据,形成难以复制的 " 工艺数据库 "。而西方因长期依赖中国低价供应,早已废弃本土精炼体系。

如今美国更大稀土企业 MP Materials,精炼纯度仍卡在 99.1% – 99.9%,重稀土分离能力几乎为零,远未达到中国 50 年前首条工业线的水平。

因为稀土博弈的本质:不是资源之争,而是 " 工程文明 " 的代差。

【稀土产业是 " 化学工程行业 ",不是 " 挖矿行业 "】

全球舆论常误以为,稀土之争只在于 " 谁有矿 ",实则大谬。稀土元素在地壳中并不稀有——铈的丰度高于铜,钇比铅更常见。

真正的瓶颈在于:如何将 16 种化学物理性质极其相近的稀土元素 ( 钷 Pm 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 ) ,从混杂矿石中逐一分离,并提纯至 99.9999%(6N 级)的工业可用标准。

这一过程不靠挖掘机,而靠成千上万次化学反应、流体力学计算与环保工程协同,是典型的高端化学工程体系。

以 F-35 战机发动机所需的镝铁硼永磁体为例,若镝纯度不足 99.99%,磁体在高温下将迅速退磁,战机引擎无法稳定运行。

这种对纯度的极致要求,决定了稀土的价值不在矿石本身,而在分离提纯能力。正因如此,美国虽坐拥全球第二大稀土矿——加州 " 山口矿 ",却仍需把 92% 的精矿运往中国加工——有矿无 " 炼 ",等于无矿。

【中国精炼技术:从 " 串级萃取 " 到全产业链闭环】

中国稀土提纯的核心突破,源于 1975 年徐光宪院士团队创立的 " 串级萃取理论 "。该技术通过多级溶剂萃取(轻稀土需 30 级以上,重稀土如镝、铽需 90 – 100 级),实现元素高效分离。

但最终产业的精髓不在原理(书本可查),而在工业实现:每级萃取需精确控制流量、酸度、相比、温度等数百参数,且需针对不同矿源(氟碳铈矿、独居石、离子吸附矿)动态调整工艺。

每种矿的元素配比、杂质成分、嵌布粒度均不同,对应的工艺路线、药剂配方、萃取级数乃至设备参数都需 " 量身定制 "。

经过近 50 年积累,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矿石分解:采用浓 *** 焙烧法,配套耐腐蚀焙烧窑;

分离萃取:使用专用萃取剂,配合离心萃取槽、智能除杂设备;

金属提纯:通过熔盐电解或真空热还原,产出高纯稀土金属;

产品加工:制造钕铁硼永磁体、激光晶体等终端产品。

还有中国独创的酸性废水循环处理技术,使每吨稀土氧化物产生的 5 – 6 吨放射性废水实现 95% 资源回收,兼顾环保与成本。

相比之下,美国因环保法规严苛,自建精炼厂成本高达 20 亿美元,周期超 10 年,且仍无法突破重稀土提纯瓶颈。

【技术无法 " 挖人 " 复制:经验长在工程师脑子里】

有人常幻想通过 " 挖几个中国工程师 " 或 " 买几份工艺文件 " 快速掌握稀土技术,实属天真。稀土分离的真正壁垒,不在专利或设备,而在分散于数万技术员脑海中的 " 隐性知识 "。

写在书里的是知识:如 " 串级萃取需多级操作 ";

写在内部文件里的是技术:如 "P507 萃取剂配比为 30% 航空煤油 +70% 有机相 ";

而长在工程师脑子里的,才是关键的工艺和经验:如 " 当矿石含钍量超 0.5% 时,需在第 23 级增加反萃步骤,流速下调 15%"。

而在这条长达数百道工序的产业链中,每个技术员仅掌握本岗位的一小段经验:

选矿工熟悉浮选药剂配比,萃取工精通某两级的流量控制,电解工掌握特定电流密度下的金属析出规律 ……

这些知识高度碎片化、场景化,且依赖长期实操积累。

即便外国挖走几名工程师,所得也仅是 " 工艺拼图 " 的零星碎片,既无法还原整体流程,更难以应对实际生产中千变万化的矿源波动与设备适配问题。

正因如此,稀土产业无法靠 " 人才移植 " 速成,而必须依靠完整的工业生态与代际传承。

这些经验源于数十年产线试错,无法通过逆向工程获取。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运营马来西亚工厂 15 年,重稀土纯度仍卡在 99.95%,远低于中国 99.9999%。

更致命的是,中国 2025 年 10 月新规已全面封锁技术外流路径:从浮选药剂、焙烧窑、萃取槽,到永磁体烧结炉、氢碎炉,全产业链关键设备与辅料均禁止出口。即便外国获得矿石,也因缺乏设备与工艺而寸步难行。

【从理论到工业长城:徐光宪奠基,万千匠人筑成稀土护城河】

从徐光宪院士在 1970 年代初在简陋实验室中推演出 " 串级萃取理论 " 的那一刻起,中国稀土工业的种子便已埋下。

但理论只是蓝图,真正将其锻造成全球无可撼动的技术壁垒的,是此后半个世纪里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工程师、技术员、操作工和科研人员。

他们在包头的风沙中调试萃取槽,在赣州的山岭间优化原地浸矿工艺,在包钢、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的生产线上日复一日地记录数据、调整参数、处理突发故障。

正是这些一线工作者将 "99.9999%" 的纯度目标,从纸面公式转化为稳定量产的工业现实;正是他们在酸雾弥漫的车间里摸索出废水循环利用的路径,让高污染的稀土冶炼走向绿色化;

也正是他们积累了海量 " 只可意会 " 的工艺诀窍——比如某种矿石在雨季含水率变化时,该如何微调酸碱比,或某台离心机轴承温度升高时,预示着哪一级分离效率下降。

徐光宪点亮了灯塔,而万万千千普通技术劳动者用汗水与智慧铺就了通往灯塔的整条道路。这份由国家意志、科学远见与基层实践共同铸就的工业文明,不是靠几份图纸、几名专家就能复制的。

它深植于中国完整的制造业土壤,生长于持续迭代的工程生态之中——这才是中国稀土真正不可撼动的根基。

稀土博弈的终极真相是:中国用半个世纪构建的,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套 " 化学工程文明 " ——它融合了基础科研、工程实践、环保治理与产业协同。

西方若想重建,需的不是资金或矿藏,而是一个能容忍 " 脏、苦、慢 " 的工业生态,以及一代代工程师的沉淀。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体系级优势,仍是中国手中最锋利的战略王牌。

【全球不缺稀土矿,工业文明不可速成】

全球稀土不缺矿,缺的是中国 50 年积累的 " 提纯霸权 "。 工业文明不可速成,因此中国管制精准打击:不是禁矿,而是锁死 " 技术链 "。

中国 2025 年 10 月 9 日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并非简单限制矿产出口,而是直击全球供应链命脉:

从开采设备、分离技术、萃取溶剂,到最终的磁材制造工艺,全链条覆盖,全部纳入许可管理;

凡是使用中国技术、设备或含 0.1% 以上中国稀土成分的境外产品,再出口需中方审批,首次实施全球域外长臂管辖;

并明确把 14 纳米以下芯片、256 层以上存储芯片所依赖的稀土材料列为管制重点,精准反击美国打算对中国 " 掐脖子 " 的高端领域。

正因掌握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这一策略精准复刻美国对中国的 " 技术溯源 " 逻辑,但更具杀伤力——因为全球几乎所有的中重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F-35、萨德导弹、特斯拉等核心产品均无法绕开。

结语:技术 *** 才是真正的战略护城河

2010 年后,美国历时 10 年时间,艰难重启停产多年的本土唯一稀土矿——加州 " 山口矿 "。但整个西方只具备部分冶炼能力,80% 的轻稀土仍需把原料运往中国处理。而建立中重稀土精炼能力更是遥遥无期。

一句话,没有中国的 " 提纯之手 ",全球稀土只是 " 沉睡的石头 "。值钱的不是稀土,而是稀土提纯技术,技术 *** 才是真正的战略护城河。

巴基斯坦向美国出口稀土原料,不过是资源国在经济困境下的无奈之举,既无技术含量,也无战略意义。

而中国凭借 50 年沉淀的提纯技术、全产业链闭环与规模效应,已把稀土从 " 资源 " 升维为 " 规则 "。

这场博弈的本质,不是谁有矿,而是谁掌握将矿变成 " 工业维生素 " 的钥匙。在可预见的未来,只要中国守住技术壁垒,西方所谓 " 去中国化 " 的稀土供应链,终将是空中楼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官方通报:“小文子退伍女兵”等违规着军服拍短视频、“与军偕老”等污名化军婚军恋、“军中绿花争芳斗艳”等丑化军队形象
  • “调查持续8个多小时,尹锡悦全程缄默”
  • 苹果计划与比亚迪在越南合作生产智能家居设备
  • 希伦布兰德正与孤星基金进行深入收购谈判
  • 多劳不多得?多地叫停网约车“一口价”,如何平衡乘客和司机权益
  • 中国制造,正在换“芯”
  • KKR将与太盟收购札幌控股旗下房地产资产
  • 金价新高!多家银行提示风险
  • 微软将在欧美两地部署约20万块英伟达GPU
  • 亚马逊正筹备新一轮企业裁员,预计将影响高达15%的人力资源团队
  • 巴基斯坦外交部:同意与阿富汗进行48小时临时停火
  • 在日本三大在野党合作下 造王者玉木雄一郎或能成为新首相
  • 退市不免责!江苏阳光收“预罚单”
  • 生态环境部:10月下半月华南局地可能出现臭氧轻至中度污染
  • 9月M1增速创55个月新高:为什么,有何影响?
  • 国乒男团亚锦赛三连冠
  • 开盘:美股周三高开 强劲财报提振风险偏好
  • 拟4.85亿元购买红豆居家线上业务资产组,红豆股份收到上交所监管工作函
  • 国乒男队夺得2025年亚洲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男团冠军
  • “报行合一” 扩至非车险 多家险企火速响应落实
  • 房企化债潮加速推进:碧桂园840亿元降债落地在即
  • 三连板国光连锁:第三季度净利润亏损841万元 同比转亏
  • 前三季度新增社融超一半来自非贷款渠道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更多元
  • 光伏板块近期走强,机构扎堆调研
  • 毛戈平、老铺黄金均涨超9%,消费板块投资机会来了?
  • 银华基金焦巍重仓银行“硬刚”AI狂潮,基民犀利评价:牛市里抱着熊市
  • 如意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股票收盘已跌停
  • 002571,控制权变更!明天复牌!
  • 【15日资金路线图】电子板块净流入128亿元居首 龙虎榜机构抢筹多股
  • 浦发转债兑付进入倒计时 三位“白衣骑士”相继现身
  • 10月15日增减持汇总:海南华铁等2股增持 西部黄金等23股减持(表)
  •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世界依赖稳定的美中关系
  • “毛纺龙头”如意集团信批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跌停
  • 四川旺苍回应“产科整合”建议:县内分娩人数大幅下降,确有必要
  • 利好突袭!刚刚,直线拉升!英伟达,大消息!
  • 摩根士丹利第三季度收益远超预期
  • 湖南公示:湘西州委副书记(正厅长级)廖良辉拟进一步使用
  • 沪市多家公司公布前三季度经营喜讯
  • 赛力斯:选举张正源先生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职工董事
  • 超硬材料概念股集体异动 产业链加速向高端迈进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