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太保集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倩出席并发布演讲。
参与这份城市维度的ESG报告撰写,让我看到上海作为系统是如何通过ESG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统一的。保险业在其中扮演着独特的“保护者”角色——我们通过承担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守护绿色技术与产业的成长。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我们也正将气候情景研究融入巨灾管理,这既是对资产组合的保护,也是对全社会应急体系的加强。
以下为演讲全文:
汪倩:这是第二次参与这份报告的撰写。最初参与这个项目时,我确实有些疑问——市面上大部分ESG报告是分行业或分议题的,很少看到以一个城市为维度来全景式展现ESG发展的报告。当时不太确定这样的视角是否可行。但在参与过程中,这成为一次非常好的学习和了解的机会,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正如报告和前面嘉宾所说,上海之所以成为ESG领域的先行者,正得益于其体系化、生态化的发展。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与社会运作、人民生活——如何成为和谐整体,这其中正是ESG的各项因素在发挥作用。
我们参与这项工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各方协同的很好案例:既有 *** 部门的引导与顶层规划,也有企业勇于创新的体现,包括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服务,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引领、优化资源配置;还有上海地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例如碳交易市场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ESG正从理念走向实践,逐步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程之中。写完之一年报告后,第二年显得格外有意义——这就像是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年报”,展示了一个城市如何将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转化为每天都在发生的现实与前景。这是我们在参与工作中感触最深的。
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作为金融业中颇具特色的一员,既有负债端也有资产端,还具备一项独特功能——风险管理者。我们通过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风险,来帮助生产者减少在创新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意外损失,保护其创新热情,保障整个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在整个绿色低碳转型中,保险业正扮演着这样的“保护者”角色。
刚才也有提问者问到气候风险,这确实是当前的热门议题。我们本身从事巨灾管理,也观察到气候演进与气候灾难突破历史极值的情况屡见不鲜。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今年还算风调雨顺。这说明极端天气不再只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太保以及整个保险业近年来也持续加强对气候风险的研究,引入并对照国际中长期气候情景研究成果,将其融入公司的巨灾管理体系中,预判不同升温情境下中国地区的变化情况与幅度,加强对资产组合的管理。这虽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我们理解,这项工作对于加强整个社会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刚才所说的保险业开展气候风险管理,只是金融业中的一环。我们相信,整个上海的ESG体系建设,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才得以开展前沿探索,从而更好地提升整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