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近5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冲刺IPO,已有9家“上岸”

音符科技网

加入高工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本文共约 3075字,阅读完成需 6.5分钟。

2025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链迎来资本化热潮。

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10月16日,年内已有近50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披露IPO新进展,覆盖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及配套、系统集成等三大核心环节。其中,机器人本体企业26家(含涉及零部件及配套业务)、核心零部件及配套企业15家、系统集成商7家

从各家企业的最新进展来看,截至目前,已有9家企业成功上市,6家企业终止IPO审核,8家企业排队审核中,24家企业已向港交所递表,1家企业获港交所备案,还有1家企业正筹备赴港IPO。

9家企业率先“上岸”

港股成核心阵地

2025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链共有9家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板块分布呈现“港股主导、A股补充、美股点缀”的格局。

具体来看,三协机电、等2家企业在A股上市,博雷顿、极智嘉、挚达科技、、云迹科技等6家企业在港股上市,索威尔在美股上市。

而港股之所以成为多数企业的首选,核心在于制度适配性与全球化属性,精准匹配机器人企业的发展需求。

相对A股来说,港股对营收规模、盈利记录的要求更灵活,尤其“18C特专科技”规则允许未盈利硬科技企业上市,为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宽松通道。以10月16日(今日)上市的云迹科技为例,作为2025年港股首家通过“18C”上市的企业,2022-2024年,其净利润分别亏损3.65亿元、2.65亿元、1.85亿元,却凭借机器人服务智能体技术成功登陆。(点击查看详情)

港股作为国际资本市场,能吸引海外 *** 基金、对冲基金等长期资本。比如三花智控在港股IPO时,获施罗德、新加坡 *** 基金(GIC)等17家基石投资者认购44亿港元,募资净额达91.8亿港元,为其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研发与海外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A+H”联动便利,对于已在A股上市的三花智控、蓝思科技等,港股上市可实现“两地上市、全球融资”,既降低汇率风险,又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为后续海外业务拓展铺路。

当然,以上9家企业能突破重重审核关卡,成功敲钟上市,本质是在技术、场景或市场份额上具备不可替代性。

比如思看科技,作为“A股3D扫描之一股”,产品覆盖工业级高精度与专业级高性价比赛道,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此次上市,思看科技募集资金5.69亿元,并将其中的1.97亿元用于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充项目,2.8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基地建设项目。

6家企业“折戟”业绩与合规成主要“拦路虎”

6家企业“折戟”

业绩与合规成主要“拦路虎”

与成功上市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终止IPO,且全部集中于A股。从终止原因来看,A股对盈利稳定性、财务合规性的严格要求,成为部分企业难以跨越的门槛。

特别是A股审核高度关注业绩持续性,部分企业因营收下滑、净利润骤降被迫撤回申请。比如控汇股份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6.34%,净利润也从2023年的3736万元骤降至258万元,降幅高达93%。

部分企业因财务数据异常、独立性不足被监管问询,最终选择终止。比如中集天达,2020-2022年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比例高达40%-50%,2022年应收账款达33.06亿元,资金回笼风险引发监管深度关注,叠加业务模式独立性存疑,最终终止创业板上市。

再比如长光辰芯,作为国产高性能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2021年扣非净利润1.69亿元却录得净亏损3604万元,财务数据矛盾引发合理性质疑,主动撤回科创板申请。不过,长光辰芯已于今年6月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还有少数企业因自身发展战略变化终止IPO,如楚大智能、汇兴智造等,以“战略调整”或“资本市场规划适配”为由撤回申请,反映出企业对上市时机的理性判断。

8家审核中企业2家待注册、3家中止、1家问询、2家备案辅导

8家审核中企业

2家待注册、3家中止、1家问询、2家备案辅导

除已上市与终止企业外,另有8家企业处于IPO“中间状态”,包括2家提交注册(思哲睿、大鹏工业)、3家中止(海康机器人、节卡机器人、易思维)、1家问询(环动科技)、2家辅导备案(长步道、天链机器人)

思哲睿作为医疗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代表,2020-2022年累计亏损超3.6亿元,但2023年营收突破千万元,科创板注册申请于2025年1月恢复审核,若成功上市将成“国产手术机器人之一股”。大鹏工业聚焦工业精密清洗赛道,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稳定在3500万元以上,北交所过会后提交注册,拟募资1.54亿元用于智能清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建设。

中止不同于终止,多因财务资料过期、需补充核查,待问题解决后可恢复审核。海康机器人因2025年3月财务资料过期中止创业板审核;节卡机器人上会前一天因“相关事项需进一步核查”取消审议,IPO进程中止;易思维则在7月因被抽中现场检查(存在对赌协议风险)中止科创板审核。

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环动科技,主要从事机器人关节高精密减速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上交所网站显示,环动科技在2025年5月6日已将第二轮审核问询回复文件成功挂网。

长步道与天链机器人正在“备战中”。作为国内工业镜头企业,长步道冲击科创板失败后调整战略,于2024年2月启动北交所辅导,目前尚未传出最新进展;天链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于2025年7月启动上市辅导,代表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早期资本化探索。

26家企业扎堆冲刺港股“A+H”与“特专科技”成关键词

26家企业扎堆冲刺港股

“A+H”与“特专科技”成关键词

2025年港股迎来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递表高峰”,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已有26家企业明确冲刺港股IPO。其中,24家已递表,1家获备案、1家处筹备阶段。

高工机器人还注意到,在冲刺港股IPO的企业中,有7家企业为“A+H”两地上市,分别是(预计10月22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根据各家企业的募资用途不难发现,A股上市公司选择赴港二次上市,核心逻辑集中于补充融资渠道和提升国际品牌力这两点。

相比港股,A股再融资周期长、额度受限,港股可快速募资。以埃斯顿为例,2024年净亏损8.1亿元,通过赴港上市,拟募资用于偿还贷款、扩充全球产能,缓解资金压力。

在提升国际品牌力方面,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客户多为跨国公司,比如汽车、新能源企业等,通过港股上市可增强海外信任度。比如均胜电子,此次赴港上市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扩大海外业务市场占有率,并与整车厂客户合作实现海外扩展。

未曾登陆过资本市场的19家企业选择港股,核心在于制度适配性。除了已上市的云迹科技,斯坦德机器人、仙工智能、翼菲科技等赴港上市,也均因“18C”规则降低上市门槛。

以翼菲科技为例,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其分别实现营收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净利润分别亏损5,755.3万元、11,060.6万元和7,149.5万元,但却凭借轻工行业机器人解决方案优势,已成功递表。

此外,相较于A股的“实质审核”,港股更强调“信息披露”,审核周期更短,适合需要快速融资的企业。公开资料显示,特种管网机器人企业博铭维技术于今年8月递表,预计年内完成上市。

机器人IPO热潮背后的行业启示

机器人IPO热潮背后的行业启示

2025年机器人产业链IPO全景,既是行业高速发展的“晴雨表”,也为企业资本化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参考。

盈利稳定、技术成熟的企业,比如三协机电、思看科技等适合A股;未盈利但技术领先的成长型企业,比如云迹科技、索威尔等,更适配港股“18C”或美股。

核心竞争力是上市关键,无论是已上市的极智嘉、三花智控,还是待注册的思哲睿,均在技术(比如3D视觉、仿生执行器)或场景(零碳矿山、医疗手术)上具备稀缺性;而业绩波动或技术壁垒不足的企业,比如控汇股份、金康精工等,则易在审核中折戟。

港股递表潮与“A+H”模式的流行,反映出机器人企业需通过国际资本市场对接全球技术、资金与市场。尤其在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背景下,全球化资本运作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未来,随着机器人品类向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拓展,产业链资本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但分化也会加剧。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深耕高价值场景、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才能在IPO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2025年12月15日-16日,由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主办,以“具身觉醒·智变升维”为主题的2025(第十二届)高工机器人年会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将在凯悦酒店隆重举行。

在闭幕式专场上,机器人行业领袖将围绕“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上市之路与价值重塑”主题进行深度探讨,比如“如何选择上市更佳窗口期?”、“为什么港股成为2024-2025科技及机器人公司上市的热土?”、“A股、科创板、美股,港股市场的独特优势和挑战”、“什么样的机器人企业更受长期资本青睐?”等等。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柬埔寨警方:将于17日遣返59名韩国公民
  • 日本44岁未婚长公主单挑皇室,成功继承巨额家产和“王爷”封号
  • 男子15万购买“陈丹青画作”实为美院学生课堂作业?买家称将重新鉴定
  • “2025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即将在沪举行
  • 10月16日增减持汇总:暂无增持 德邦科技等19股减持(表)
  • 储能发展如何系好“安全带”?行业首部系统安全底线自律实践规范发布
  • 远洋集团:前9月实现销售收入188.3亿元,境内债务重组仍未完成
  • 台积电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0.8%
  • Lyft将在多伦多设立技术中心,深化美国市场以外的业务拓展
  • 雀巢计划裁员1.6万人以节省30亿瑞士法郎
  • 《读懂教育家精神》新书出版: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操作范本
  •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观,把孩子教成了“野人”|新京报快评
  • 美股矿业股普涨
  • 曹德旺回应退休:我儿子也55岁了,很优秀,福耀玻璃要成百年老店
  • 西安银行“超期服役”副行长转正!管理层已“大换血”
  • 视频|证监会:不盲目追求上市公司可持续披露家数
  • 山西推进“零碳矿山”建设,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技术支持体系
  • 乌国家安全局称“蛛网”行动为乌独立实施,否定俄方说法
  •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经济向好有底气】中国消费赶“潮”迎“新”
  • 兴业银行:全额赎回3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 侃股:严查三花智控虚假小作文来源
  • “公募牌照”退烧?两家券商资管撤回申请
  • 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再次提醒在阿中国公民和机构加强安全防范
  • 全文丨马上消费孙磊:以60亿研发与超6000万助农夯实可持续基础
  • 马上消费金融孙磊:以商业、科技、社会“三个可持续”应对不确定性
  • 中国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同比增40%到60%
  • 遭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诉讼,蔚来回应:源于不实指控,无事实依据
  • 新华保险:前三季度保费收入1727.05亿元 同比增长19%
  • 马上消费金融孙磊点破可持续发展三大挑战:外部环境、内部转型与行业内卷如何破局?
  • 交通银行:内审负责人林至红因工作岗位调整辞任
  • 商务部回应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中方会不断优化许可流程,积极考虑适用通用许可、许可豁免等便利化措施
  • 中国太保:太平洋人寿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 同比增长10.9%
  • 马上消费孙磊:商业、科技、社会可持续协同发展,共赴韧性未来
  • NPC公主抱女游客被吻脸,景区回应:亲吻行为不允许,疑营销号博眼球
  • 开盘:美股周四高开 AI交易热潮与稳健企业财报提振市场
  • 巴基斯坦总理:已准备好在合理条件下与阿富汗临时政府展开对话
  • 洛阳钼业大宗交易成交1099.00万元
  • 招商银行10月16日大宗交易成交2.01亿元
  • 沪股通现身5只个股龙虎榜
  • 里士满联储行长:生产率增长显著改善 有助于抑制关税影响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