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归根居”前忆先生,杨振宁心系家国

音符科技网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归根居”是杨振宁在清华的住所,先生的身影仿佛仍在眼前,落叶归根的故事已经写就。

“我的起点,就是我的终点……我的终点,就是我的起点。”这是杨振宁喜爱并译成中文的诗句。

由起点,到终点,他的一生探索未知,心系家国。

“我的一生走了一个大圈”

清华大学科学馆是杨振宁童年跟随父亲杨武之教授经常来的地方,也是杨振宁归国后工作的地方。往西不远,便是他儿时的家。

出生于1922年,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97年起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曾说:“我的一生走了一个大圈,在清华园长大,于60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园。”

从童年的清华园、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到远渡重洋成为国际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之一,再到归国开辟新事业,他始终葆有浓浓的家国情怀、拳拳的赤子之心。

在西南联大奠定扎实基础的杨振宁,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后来,他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他曾这样谈及获诺奖后的感受。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此后,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建言献策。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之后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说:“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从中华少年,到爱国游子,到归根老人,杨振宁始终记得父亲杨武之“有生应感国恩宏”的嘱托,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先生的家国情怀、学术成就令人高山仰止,砥砺着一批批年轻人潜心学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说。

“最关注的有两件事”

“我一生中最关注的有两件事:一是中国的发展,二是物理学的发展。”杨振宁这样说。

与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发现一维量子多体问题的关键方程式“杨—巴克斯特方程”……杨振宁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若将杨振宁最关注的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便是“中国的物理”。

1947年,西南联大同学黄昆写给杨振宁的一封信,记录了两名青年的志向:“我们衷心还是觉得,中国有我们和没有我们,makes a difference(不一样)。”黄昆在信中对杨振宁写道,“successfully(成功地)组织一个真正独立的物理中心在你的重要性应该比得一个Nobel Prize(诺贝尔奖)还高。”

愿望渐成现实。20世纪80年代起,杨振宁先后帮助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设立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研究机构;1986年起,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后来,又把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

林家翘、姚期智、王小云……在杨振宁的力邀和影响下,一名名世界级科学家加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一系列链式反应,吸引着越来越多优秀学者。

“通过这些年的交流,我清楚地知道杨先生最期待中国人能够做出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并且能够用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领先技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小云说,“我认为他无私的支持,对很多年轻人的成长是意义深远的。”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归国后,杨振宁先生写了一首五言诗《归根》,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他曾说:“因为我在物理学前沿工作多年,对于清华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我是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帮他们‘指路’的。”

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师生还记得这样一个场景:200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82岁的杨振宁身着蓝色衬衫走上讲台,面对大一新生,将基础物理概念娓娓道来。

为学生讲授“普通物理”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任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的建议,杨振宁一口答应。此后一学期,他每周两次准时走上讲台。

“杨先生给大一新生授课,树立了高标准,鼓舞了活跃在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推动了许多研究做得好的老师走上讲台。”在朱邦芬看来,杨振宁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教书研究经验传给年轻学子,指导他们形成自己的物理品味和学术风格。

除了上基础课,杨振宁还经常应邀给学生作报告、面对面交流,讲述治学之道、物理之美。许多大一新生都听过他在学校综合体育馆作的报告。

“青年学生应该把握时代给予的幸运与机遇,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杨振宁先生的话,在学子心中扎根,生长。

“请继续努力”

《曙光集》《晨曦集》,是杨振宁文集的名字,也寄托着他的期望。

2007年,在《曙光集》前言中,杨振宁回忆往事并写下:“幸运地,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

10年后,在《晨曦集》前言里,杨振宁写道:“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曙光已转为晨曦”。

又过了几年,在多个场合中,杨振宁表示,“今天应该可以说‘我已经看见天亮’”“将来‘天大亮’是很清楚的”“我也相信照着目前的方向,中国物理会大放光明的”。

斯人已逝,坚定的声音仍在耳畔。

翻阅邮箱里的往来邮件,杨振宁的学生、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荟重温与老师的点点滴滴。“请继续努力。”这是杨振宁写给翟荟的最后一封邮件。

“继续努力,以自信和坚定面对未来,做更好的工作——有这几句话相伴,您就永远在我的身边。”翟荟说。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讣告,不仅触动了清华师生,也激起众多网友的深情缅怀:

“曾听过您的课,是我莫大的荣幸”“深切缅怀敬爱的学长”“他把自己归还于宇宙,但把理解宇宙的线索留给了世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杨振宁先生千古”“承其志,不负其望”……

先生故去,精神永存。年轻的科学家与学生,正担当起建设科技强国的重任,共同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刘健:加大投资产品供给和创新  迎接财富管理新时代
  • 埃及外长同多方就伊核问题进行密集磋商
  • 定了!85后“美女经理”魏思琪接替王腾,出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在考虑创业项目
  • 守护“北京时间”!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美国国家安全局重大网络攻击案
  • 乘客“开门杀”撞伤人,司机被判赔150余万元
  • 机关大院变“城市客厅”,机关食堂的烟火气成文旅出圈密码
  • 7岁小孩从邻居阳台坠亡,父母向邻居索赔27万元,法院判了
  • 张某冒充“厅领导”,到派出所“指导工作”、“发号施令”,被当场控制
  • 申万宏源:A股“高切低”的风格切换正在演绎但攻守有别
  • 利好来了!刚刚宣布:上调!
  • 邹澜、肖远企、史耀斌等最新发声,释放多项信号
  • 体坛联播|拜仁赢下国家德比新赛季全胜,C罗世界波破门
  • 翁帆: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 勇接“下落的飞刀”?段永平再次买进茅台 底气何在?
  • 逆袭!“三毛基”半年反弹171%,陈宇称牛市下半场仍有机会,机构点出两大主线
  • 14年等待,纸白银投资者终于“解套”
  • 人形机器人入厂经济账曝光?智元合伙人姚卯青:成本优化后服役两年可打平人力
  • 果链巨头百亿收购突然终止,高调筹划近3月
  • “翻烂”《曙光集》,青年学者王志伟讲述:杨先生教会我的那些事
  •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从清华园住所到四古巷旧居,各界共缅杨振宁
  • 85后“美女经理”魏思琪接替王腾,出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
  • 联合国面临破产危机,古特雷斯提议:裁员!
  • 印度加快进口俄罗斯石油速度
  • 万亿美元豪赌,Open AI创始人:泡沫化的故事很诱人
  • 物理学者施郁缅怀杨振宁:将来继续在心中和他对话
  • 从躺平到拼命,头部主播又卷回来了
  •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文小刚追忆杨振宁:他是近代物理的伟人
  • 内塔尼亚胡称明年寻求连任哈马斯再移交两具被扣押人员遗体
  • 美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18天,大量民主党项目将被冻结
  • 300多个APP,想让我和AI谈感情
  • 俄称美国并未停止向乌提供其他武器
  • 仅隔3米!沪一女业主直呼没隐私:如厕不敢站起,洗澡轮廓被看光
  • 金价暴涨后,金店不发货了,年轻人租三金结婚
  • 哈马斯谴责以色列推迟开放拉法口岸违反停火协议
  • 对晋南壁画的再发现与再思考
  • 商业航天独角兽,IPO迎新进展
  • 指尖轻触,点亮守护!邀您共同参与一场为乡村女性健康的“云接力”
  • 刮刀和色彩共同构建“时间之玄”
  • 米其林复合物创新:跨界创新背后的长期技术投资与中国市场布局
  • 全国23所高校师生上海呈现“城市·花园”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