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时代,闲钱理财类产品收益率正悄然走低,其中货币基金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逼近甚至跌破1%已成较为常见的现象。据财联社近日报道,截至10月10日,市场上有65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已跌破1%,占比约17.5%;而去年年底时,市场还有15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2%以上,且仅有28只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各类份额合并计算,数据源自)。
对此,固收团队近日发表研报指出,出于呵护基本面、配合财政、化解银行风险等角度,广谱利率大概率继续下行,货基收益率规模性“破1%”只是时间问题。
尽管收益率持续下行,货币基金的规模却在逆势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31日,我国货币基金总规模为14.81万亿元,较6月底增长约5800亿元,较年初增长了约1.2万亿元。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货币基金作为闲钱理财工具仍具备相当的生命力——相较于传统定期存款,它通常支持T+0或T+1到账,可随时申购赎回,能实现“活钱”高效管理;相较于当下活期存款普遍0.05%的利率,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又有一定优势;此外,部分货币基金深度嵌入消费支付场景,可直接用于线上支付,通过生活场景融合培育了庞大用户基础,进一步巩固了其规模增长态势。
总体而言,尽管收益率持续走低,但货币基金在本金的相对流动性便捷方面的核心价值,仍是其他产品难以完全替代的。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下,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走低或维持在低位,大概率会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常态。作为投资者,需理性看待这种变化,调整收益预期。
从资金配置角度来说,对于短期闲置资金,货币基金仍是优质的流动性管理工具;对于中长期资金,投资者可以考虑转向债券基金、“固收+”基金或权益基金等收益潜力更高的产品,但需注意,这些产品的风险等级也跟着上升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选择。
未来,货币基金作为闲钱理财工具,在广大普通投资者的理财体系里,依然有望扮演重要的角色。
风险提示: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更低收益。
免责声明: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受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