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险联社
最近打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监管部门的公告,保险中介机构“退场”的消息格外密集,整个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洗牌,不少机构在变革中挣扎求生。
10月刚过一半,浙江保鼎保险 *** 就因失联被调查,监管部门送调查通知书都找不到人;深圳汇才保险 *** 更因拒绝依法监督检查,直接被吊销了保险中介许可证;福建汇川保险 *** 也没好到哪去,不仅被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3个月,时任总经理的任职资格也被撤销。

前三季度已有超160家中介离场
这几家机构的困境并非个例。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已有163家保险中介机构正式退出市场,这个数字比2024年全年的离场数量还多了近百家,退场速度明显加快。
退出的机构类型很广,既有通辽市金顺保险 *** 、江苏华能保险 *** 这样的专业中介公司,也包括农村商业银行、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等兼业 *** 机构。单看吉林一地,2025年上半年就注销了6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机构总数量比年初下降11.7%。
而且这些机构离场的方式多样,有的是被监管部门注销,有的主动变更经营范围放弃中介业务,还有不少干脆“跑路”失联。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小机构连监管费都交不起,保证金也凑不齐,只能悄悄关门。
为啥保险中介突然这么难?
主要是因为“老一套玩法走不通了”,主要受三方面压力影响。
首先是“报行合一”政策的冲击,以前不少中介靠虚报手续费、套取差价生存,现在政策要求保险公司备案的手续费和实际执行一致,中介的手续费直接砍半,有的甚至降了50%,那些靠高额佣金维持团队和渠道的机构,财务模型一下就崩了。
其次,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不断下调,产品吸引力变弱,客户不想买,中介的销售转化率和收入跟着降,连保险中介牌照都从以前的“一照难求”变成了现在的多轮流拍、折价成交。
最后是监管“清虚提质”动真格,明确要用3年时间清理不合规机构,对注册资本、高管资格、信息化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小机构扛不住合规成本,只能被淘汰。
此外,线上购险率越来越高,2024年已经涨到78%,加上银邮渠道抢生意,中小中介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转型方向在哪里?
不过,行业洗牌也不是没出路,不少机构已经找到转型方向。
一条路是转向团财险,很多中介发现寿险佣金降得多,但团财险、医疗险的手续费基本没怎么变,像大童保险就建议人身险中介转做企业保险,比如境内外团财险的整体解决方案,有家经纪公司还调整了利益分配,把团队管理费的一半补贴到一线业务,帮业务员稳住收入。
另一条路是做“小而美”的细分业务,不再在寿险红海拼价格,而是聚焦宠物医疗险、户外运动险、教培责任险这些小众领域,有的还和体检中心、律所合作,搞健康管理、遗产规划,靠特色服务立足。
还有机构靠科技和服务建壁垒,比如整合线上品牌,线下收集客户需求,线上用智能系统做风险评估和快速理赔,把保单托管、理赔协助做成标准服务,甚至学国外公司搞健康管理生态,给客户额外价值。
业内预测,未来保险中介行业会呈现两极分化,一边是有资源和品牌的大型平台化机构,另一边是专注细分领域的专业化精品机构,中间没特色、不合规的机构迟早被淘汰。
其实这次洗牌不是行业不行了,而是“靠粗放模式赚钱”的时代结束了,对真正有专业能力、服务能力的机构来说,反而能迎来“幸存者红利”,对消费者而言,以后也能遇到更靠谱的保险顾问。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