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校长杨金龙寄语新生:在AI即时反馈的惯性中,勇于拥抱“慢思考”

音符科技网

“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你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之一课。”

9月14日上午,同济大学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以《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为题发表讲话,殷切寄语新学子。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金龙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讲话。图源:同济大学

AI的发展正在重新定义创新的可能,而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机遇的时代成为创新者?杨金龙与2025级新生交流了三点想法。

一是筑牢知识底座,夯实创新根基。杨金龙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知识的核心不再是记忆,而是提问、辨析、整合和创造。打牢知识基础,不是为了成为知识的容器,而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心智模式,提升认知能力。希望同学们深度拥抱AI,既能深耕专业,系统掌握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夯实知识的深度;更要主动打破学科边界,搭建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的广度。同时,还要善于利用AI工具构建迭代更新的知识图谱,努力成为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

二是投身“AI+”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在“人机共创”的新纪元,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协同共生,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开辟出近乎无限的可能。但AI再强大,终究是工具而非主体。杨金龙希望同学们在使用AI时始终保持批判意识,在AI带来高效与即时反馈的惯性中勇于拥抱“慢思考”,更要主动投身于“AI+”科研实践与项目挑战,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提出假设、设计路径、验证迭代的完整创新能力。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成为智能时代的引领者,而不只是技术的追随者。

三是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置身智能时代的澎湃洪流,更需冷静思考“为何创新”“为谁创新”这一根本命题。唯有如此,创新才能获得更为深厚的力量、更为崇高的意义。希望大家坚持科技向善,弘扬人文精神,坚守伦理底线,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让科技创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望大家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引领智能时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迈进。

【以下是杨金龙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中学校长、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代表郑庆华书记,向来自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5344名本科及预科生、8805名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养育你们的家长、悉心教诲你们的师长和关心支持你们成长的社会各界,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步入同济园之际,正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驱动经济社会智能蝶变,也成为了赋能学习与创新的革命性力量。AI正让“个性化学习”从理想成为现实,能为我们量身定制学习路径,精准推荐学习资源,帮助我们大幅提升学习效率。AI也是强大的“研究助手”,它在处理复杂系统、发现隐藏规律、预测未来趋势等方面展现出强大潜力,为破解科学难题、探索未知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 *** 。AI还能成为“创新实践加速器”,帮助我们快速验证假设、迭代方案,将创意迅速转化为原型。这一切,都在重新定义创新的可能。

处在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机遇的时代,如何理解并主动拥抱AI带来的深刻变革,努力成为驾驭智能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创新者,正是你们在智能时代中成长的之一课。今天,我就围绕“成为智能时代的创新者”这个主题,与大家交流几点想法。

一是希望你们筑牢知识底座,夯实创新根基

创新从来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它必须深深扎根于知识的沃土。即使在知识触手可及的智能时代,这个道理依然成立,甚至更为关键。越是强大的工具,越需要深厚的内功来驾驭。当然,与过去不同,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知识的快速迭代与便捷获取,学习知识的核心不再是记忆,而是提问、辨析、整合和创造。打牢知识基础,不是为了成为知识的容器,而是为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心智模式,提升认知能力,最终使我们能真正驾驭AI这个时代利器,迈向更具想象力的创新前沿。

同学们,选择同济,就是选择数智未来。近年来,同济大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在“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道路上阔步前行。学校积极打造数智融合驱动下的人才培养新范式,全面启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不断推动专业课程与数智化深度融合,系统推进专业知识图谱建设。一批学科特色大模型相继推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日益丰富,AI应用创新平台不断升级。今年,学校更是面向2025级本科新生推出启迪书院,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新工科”建设,培养能够引领工程智能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学校正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将为同学们打牢厚实基础、迎接未来挑战提供强大支撑。

希望同学们乘同济AI之风,深度拥抱AI,既能深耕专业,系统掌握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夯实知识的深度;更要主动打破学科边界,搭建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的广度。同时,还要善于利用AI工具构建迭代更新的知识图谱,努力成为能将不同知识融会贯通、具有跨领域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

二是希望你们投身“AI+”创新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当前,在智能浪潮的推动下,人类的创新模式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进入了“人机共创”的新纪元。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深度融合、协同共生,为我们探索未知世界开辟出近乎无限的可能。从蛋白质结构预测到可控核聚变设计,从新材料的智能发现到太空碎片的精准追踪,从早期宇宙引力波信号的解析到黎曼猜想证明,AI正在众多科学前沿地带释放其变革性能量,催生出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果。

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同济学子已经走在了创新浪潮的潮头。汽车学院学生张昊博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农业机械的绿色智慧改造,主持研发多款适应全地形的智能农机,帮助小农户实现智慧种植,推动农业绿色智慧转型,去年获得了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医学院孙维言等同学将人工智能运用于医疗技术领域,发明了肺部穿刺智能导航装置,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获得多项国家级赛事的奖项,也获得了发明专利的授权。

在今年5月20日建校118周年纪念日当天,学校聚焦“工程智能”,系统布局成立五大研究院,结合近年来学校在智能建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持续探索,聚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这些研究院的成立,将为全校学生全面提升驾驭AI的创新能力提供沃土和舞台。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AI再强大,终究是工具而非主体。希望同学们在使用AI时始终保持批判意识,主动追问其生成结果背后的数据偏差、逻辑漏洞与价值立场,养成审慎判断、独立求真的思维习惯。在AI带来高效与即时反馈的惯性中,更要勇于拥抱“慢思考”,坚持从“之一性原理”出发,养成“思想上艰苦奋斗”的作风,滋养原创的想象力与洞察力。同时,主动投身于“AI+”科研实践与项目挑战,在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锤炼提出假设、设计路径、验证迭代的完整创新能力。惟其如此,你们才能真正成为智能时代的引领者,而不只是技术的追随者。

三是希望你们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创新动能

回望同济大学118年的办学历程,“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初心始终如一。抗战时期,同济人告别上海吴淞校园,一路辗转多省,以万里跋涉践行科教救国的信念,在烽火连天中走出一条文化不断、弦歌不辍的壮丽长征。虽屡经迁校之艰、颠沛之苦,同济始终未忘“教育兴邦”之重任,“工以强兵,医以援战,发展教育,培育栋梁,服务社会,强健祖国”,为抗战胜利挺起了一道不屈的精神脊梁。新中国成立后,同济人又将满腔热血投入到了国家建设和科教事业的发展中。从中国人自主建造的之一座大跨度斜拉桥南浦大桥,到被誉为“工程界的珠峰”的港珠澳大桥;从我国首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一号”,到全球最快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从中国海区首个国际大洋钻探计划航次,到全球首例人类自体肺干细胞移植再生——在一项项重大工程、一次次技术突破、一场场科学远征中,处处闪耀着同济人挺膺担当、矢志报国的身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置身智能时代的澎湃洪流,我们更需冷静思考“为何创新”“为谁创新”这一根本命题。唯有如此,创新才能获得更为深厚的力量、更为崇高的意义。希望你们坚持科技向善,弘扬人文精神,坚守伦理底线,让人工智能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社会公正与可持续发展,让科技创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希望你们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引领智能时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迈进。

同学们,智能时代的崭新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充满了无限可能,也蕴含着深刻挑战。 *** 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站在同济这个新的起点,你们不仅是知识的求索者,更将成为未来的塑造者。作为新同济人,希望你们传承同济精神,以“同济天下”的胸怀,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成为引领未来、造福人类的卓越创新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你们的青春力量!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实探西贝:北京最大门店“堂食等位客流降七成以上”
  • 女童被蜜蜂蜇伤,母亲放弃3分钟可达的社区医院,开车30分钟前往大医院,孩子错过最佳救治时机身亡,医生提醒
  •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六部门曾发文明确
  • 英伟达、OpenAI将有大动作!净流入超600亿港元,南向资金连续17周出手,互联网龙头获重点加仓
  • 常州布局未来产业六大千亿赛道,请看《浪尖周报》第41期
  • 香港著名报人、文学评论家胡菊人逝世,享年92岁
  • 抗日烈士张蔚华之子张金泉逝世,享年93岁
  • 以民众称以总理将公民“献祭”政治
  • 超燃!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新生夜间拉练20公里
  • 到底什么才是预制菜?6部门曾发文明确
  • 墨西哥东南部发生交通事故至少15人死亡
  • 七旬老人被家鸡啄伤后腿部溃烂入院,多项检查完成后病因仍不明
  • 牛散蔺桂然、王磊“联手伏击”,淳中科技单季暴涨320%
  • 戴高乐之孙:制裁损害欧洲,而俄罗斯经济仍在增长
  •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
  • 读书何用?爱读书的人不会因互联网放弃阅读
  • 罗永浩发微博称息战: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
  • 气候变暖导致加拿大北极海域出现入侵物种藤壶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与查理·柯克的右翼社会主义
  • 岚目镜观|宏观繁荣与微观冷感,隐伏特朗普2.0的“阿克琉斯之踵”?
  • 罗永浩和西贝的这场架,没白吵
  • 蹭热点却翻车!张兰后厨直播被曝无健康证,还不洗手切菜
  • 济宁逾百师生腹痛呕吐事件,家长:“医生先问吐没吐红色的”
  • 动漫眼|从萌系日常到关系性生存——少女乐队番的时间性建构与后现代想象
  • 上交所第三届科创咨询委候选人出炉,宇树王兴兴、智元彭志辉入选
  • “预制菜之王”冲上热搜第一!不怕你预制,就怕……
  • 欧洲央行管委科赫尔:本轮利率调整周期已近尾声
  • 明天,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龙头来了!中签率可能较高
  • 浙江省第二届隶书大展有作品抄袭,浙江书协取消作者入展资格
  • 2025年度第二批次军队直接选拔招录军(警)官工作全面展开
  • 西贝员工遭网暴,贾国龙连夜召开1.8万人作战大会
  • 媒体:欧盟或通过债券将俄被冻结资产交给乌克兰
  • 获释韩企员工讲述在美被拘押遭遇:80个人挤1间房,如厕都很困难
  • 马上评|抄袭者荣誉被撤销后,高校应否作进一步处理
  • 墨西哥城油罐车爆炸事故死亡人数上升至13人
  • 超配游戏板块!公募发掘游戏股增量机会
  • 利好来了!刚刚,福建重磅发布!
  • 61岁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驾驶哈弗H9 亲自参加敦煌拉力赛
  • 美联储重启降息在即,美股能否延续强势上攻
  • 28岁女子被砸中身亡,家属索赔200多万!抛砖男已被执行死刑,曾在6天里多次高空抛物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