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是踩坑?智库:美联储明年或“被迫加息”

音符科技网

  来源:金十数据

  智库学者警告,就业状况判断失误、通胀并未真正受控,明年美联储很可能不得不加息,修正今年的鸽派失误。

  本周,美联储如期宣布降息25个基点,点阵图暗示今年还有两次降息,并预计2026年会有进一步的宽松。

  然而,降息落地后,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R·斯特兰(Michael R. Strain)表示,美联储的立场过于鸽派,可能导致明年不得不再次加息。

  美联储本月启动货币宽松周期的理由主要基于三点判断。

  首先,整体就业岗位的增速放缓,强烈显示出劳动力市场走弱。过去三个月,美国平均每月仅新增2.9万个岗位,且6月就业人数出现萎缩。其次,潜在通胀正逐步回落至美联储目标水平,尽管过程较为缓慢。第三,美联储当前政策利率与不再抑制经济增长的利率之间差距明显。美联储估算的所谓“中性利率”为3%。

  斯特兰表示,在这三点上,美联储都判断有误。

  首先,斯特兰指出,新增就业数据难以解读,原因在于移民数量的突然波动。当前跟上人口增长所需的就业增量可能低于每月5万个,甚至不排除未来因净移民流动变化,而出现所谓“盈亏平衡”就业增量为负的可能性,即就业净减少才能与人口变化保持一致。

  美国失业率通常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的更佳指标,在8月为4.3%,这一水平相当低,且过去一年仅上升了10个基点(0.10%)。斯特兰称,失业率既反映分子,也反映分母中移民的变化。

  斯特兰指出,工资增长与失业率所传递的信息一致:增长稳健,逐步降温,表明整体新增就业数据更多反映的是劳动力供给侧的变化,而非企业的用工需求。

  如果劳动力市场如美联储所说的那样显著恶化,那么必然会伴随裁员人数的增加。但斯特兰指出,过去一年每月裁员人数保持平稳,每月约180万人,与2019年劳动力市场火热时期大体相当。

  至于潜在通胀,斯特兰称他比美联储更担忧。尽管美联储在2021年低估了通胀威胁,但2022年的激进应对促使潜在通胀自当年秋季开始下降。以个人消费支出(PCE)平减指数衡量的核心通胀,从2022年春季到2024年春季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

  但在过去一年,核心PCE通胀几乎停滞,从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仅下降28个基点(0.28%)。令人担忧的是,今年夏季核心PCE通胀反而上升,7月达到2.9%,斯特兰称这显著高于美联储目标,且走势错误。

  这一潜在通胀的加速可能部分源自关税上调引发的一次性价格上涨。但更重要的是,消费支出,即总需求的关键,依旧强劲。8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5%,大大超出预期。

  这一趋势同样反映在经济预测中。高盛经济学家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年化增长率为2.5%,而亚特兰大联储追踪的数据显示本季度增速为3.3%。这两个数据都高于经济的可持续潜力水平,意味着物价存在上行压力。

  斯特兰认为,从劳动力市场、物价通胀、消费支出和整体经济活动来看,4.4%的联邦基金利率并未显著抑制消费者和企业。也就是说,美联储对中性利率的估算是错误的

  若要充分抑制需求,政策利率似乎需高于4%。但美联储计划今年将利率下调至3.6%,并在2026年进一步降息。斯特兰认为,这可能在劳动力市场强劲的背景下推动通胀更快上行,

那样的话,美联储今年降息,最终却会在2026年被迫逆转政策。

  再加上美国总统特朗普持续威胁美联储的政治独立性,形势更显令人担忧。FOMC中有一名委员预计到2025年底再降息五次(共计125个基点),这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压低至3%以下。斯特兰认为,如果未来美联储任命的官员也持相似观点,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令美联储明年不得不再度加息的风险上升。

  斯特兰总结道,将军若用过去的打法应对当下的战局,可能输掉眼前的冲突。美联储似乎仍在回望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疲弱劳动力市场和当年的低中性利率。他说,而如今的经济环境完全不同,美联储对抗通胀回潮的这场新战役,尚未取得胜利。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刺杀阿根廷时任副总统未遂,嫌疑人被判刑
  • 中信证券:港股上行动能延续,把握四大中长期方向
  • 绿城中国前9个月总合同销售金额约1785亿元 同比下降4.6%
  • 开盘|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涨跌互现,沪金涨超4%
  • 委内瑞拉启动“独立200”一体化激活演练
  • 核聚变产业链上中下游上市公司梳理(附股)
  •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释放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力信号
  • 诺科达科技预计智能机器人业务近期规模化发展前景广阔
  • 【盘前三分钟】10月9日ETF早知道
  • 国际金价突破4000美元!今年已涨超50%,上涨背后有哪些原因,后续走势如何?专家解读
  • 中信建投:假期港股器械公司表现较好,继续看好三季度复苏趋势
  • 中国置业投资拟与光谱数字及上海区赋合作推动香港实体资产业务的发展
  • 播客|我们该如何预测诺贝尔文学奖
  • 规模超9000亿元 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
  • 阿里亲自下场,通义千问牵头组建机器人AI团队
  • 短融ETF净流入超50亿元,上证50ETF净流出超9亿元
  • 五矿资源完成发行价值5亿美元债券
  •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 斡旋方说第一阶段加沙停火协议最终版本正在起草
  • 特朗普:可能在未来几天前往以色列
  • 德林控股:受托人根据受限制股份奖励计划购买312万股
  • 汇汉控股附属出售182万美元粤港湾证券
  • 日本券商纷纷上调日经指数年底目标位 看好高市早苗上台后的刺激政策
  • 央行今日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
  • 闻泰科技:因存在尚未披露的重要信息,公司股票今日开市起停牌
  • 10月9日投资早报|比亚迪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5.52%,赛力斯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19.44%,德力股份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停牌
  • 现货黄金涨破4000美元,ETF规模已激增逾千亿,后市机会还有多少?
  • 国金证券:对于弱美元逻辑的过度依赖将意味着牛市行进中需要一次换挡
  • “鸡排哥”登顶:烟火气如何接住泼天富贵?
  • 刚果(金)政府称继续坚持和平进程,多哈对话将重启
  • 2025年度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受理群众反映和职工报告问题隐患线索工作正式启动
  • 中信建投:建议关注金银铜等有色板块投资机遇
  • 2025国庆档影片观察1|各有“绝活”,也各有缺憾
  • 2025国庆档票房超18亿,全年票房有望冲击500亿
  • 从敦煌艺术的地藏王菩萨说起
  • 今年十一,酒店业被年轻人的帐篷干翻了?
  • 酷派集团:进一步出售120.55万股CLSK股份
  • 汇丰拟将恒生银行私有化,交易价值约2907亿港元
  • 访谈|这批罕见姑苏版画何以被美国博物馆联手购藏
  • 人保启元惠众、太平私募完成私募管理人备案登记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