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上头”,成为假期旅游新搭子?

音符科技网

「核心提示」

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硬件泛滥的今天,AI眼镜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而不是沦为新款“泡面神器”。

作者 | 娜娜

编辑 | 邢昀

今年这个十一长假,各大景区的游客里,不少人鼻梁上架着的不是墨镜,而是AI眼镜。

人挤人的长城脚下有的游客让AI眼镜拍下好不容易抢占位置欣赏到的风景;博物馆里有用户询问AI眼镜眼前展出的古币是哪个朝代的;东京街头有人让眼镜翻译眼前的菜单……

解放双手的便捷体验,成为这批新型穿戴设备吸引早期用户的核心卖点。

今年,被称为“百镜之战”的一年,光是上半年包括META、华为、百度、谷歌、Snap、Rokid、雷鸟创新等在内的近20家品牌相继推出了AI眼镜新品。

除了猎奇的科技爱好者、经常户外的健身爱好者,意想不到的视障用户也用AI眼镜帮助他们识别周围的路况和物品信息。

当各个大厂争先抢占这个产品生态位的时候,还有一个绕不开的终极问题等待回答: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硬件泛滥的今天,AI眼镜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

谁在买AI眼镜

今年,大厂们开始集体“戴上眼镜”。

小米、阿里、META、谷歌都开始下注,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为什么AI眼镜这么火?

《豹变》和几位AI眼镜用户聊了聊,结果发现,拍照仍是AI眼镜目前更受欢迎的功能。莎莎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买AI眼镜主要就是为了拍照,“对于户外拍照来说,AI眼镜非常友好,因为方便和迅速。”

莎莎总结道,户外拍照有时候就是想记录一瞬间的风景,可能就是骑行时候路过的晚霞,如果停在路边再掏出手机除了麻烦可能也会很扫兴,“AI眼镜完全满足我就想记录一个moment的心情,不追求拍得多好,就是能捕捉就可以了。”

语音交互和通话也非常受欢迎,“我现在用AI眼镜帮我减脂”,小宇每天都会让AI眼镜来解决自己“午餐选择困难症”的问题,“我是用碳循环这个 *** 来刷脂的,每天到公司食堂我就会告诉AI眼镜我想要多少碳水多少蛋白质,让它帮我来选菜,或者就是我选个大概,让它帮我估算卡路里。

“我用的是雷鸟V3,激活、语音交互都没有问题,目前也没有出现过漏音等尴尬情况,不过摄像头对具体事物的识别有时候不算很精确,比如我有一次拿西红柿炒鸡蛋和一些其他的凉菜混在一起,它就只能识别成青菜和酱料,但这种小瑕疵整体不影响我的使用感受。”

虽然有一些“解放双手”的场景备受欢迎,用户对AI眼镜的抱怨也不少。

作为一款“上头”的穿戴设备,AI眼镜和头显非常相似,在续航和舒适度之间得做个取舍。

为了上头更轻便,AI眼镜现在做不到二十四小时超长待机,不用连续录制或者音频播放功能的话,小米、Ray-Ban Meta第二代基本能达到8-9个小时续航,如果要连续录制、播放音频,使用时间就直接“骨折”到了40分钟-3小时之间。

至于眼镜的佩戴舒适度,就是各花入各眼,配过近视镜的都应该清楚,一款谁戴起来都舒服的眼镜几乎就是不存在的,每个人的脸型、鼻型都会对眼镜舒适度有影响,市面上大部分的AI眼镜都是选择粗腿、粗框的结构,这也是迁就大部分的脸型。即使如此,还是会有人觉得压脸、滑落、不舒服。

除此之外,还有用户反映了AI眼镜视频丢失、唤醒失败、漏音等等问题……

AI眼镜,还有一个让人非常意外的受众——视障人士。

说起来这颇有点“把梳子卖给秃子”的意思,不过AI眼镜的语音交互、物品识别功能对视障人士非常友好。比如META就推出了“be my eyes”功能,可以用语音指令唤醒之后,AI会对周围事物进行“详细描述”,给视障用户描述前方的道路的具体情况,视障用户还可以通过和AI眼镜语音交互来完成简单的日常操作,比如让AI眼镜告诉自己,手中的苹果可以放在哪里、找到加重的遥控器,等等。

在Reddit Ray-Ban Meta论坛上,就有视障用户反馈了“be my eyes”功能的使用感受,这位用户还反馈由于缺少OCR功能,META眼镜没办法进行完整文本阅读,建议META补充这个功能。

生态位之战

AI眼镜不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个故事十三年前谷歌就讲过。

当时那种戴上和普通眼镜没区别但是镜片上可以显示各种信息,还能拍照、翻译、语音唤醒的眼镜还只出现在碟中谍和柯南系列里,谷歌就推出了堪称“AI眼镜鼻祖”的Google Glass轰动一时。

不过这个单品当时并没有像想象中的持续大爆,贵和不舒服是两大原罪。

Google Glass当时大概1500美元一副,折合人民币一万元左右。在这种大价钱的情况下,Google Glass的显示是集中在右眼的,就像柯南里一样信息单眼显示,这在电影里看起来很酷炫,但是放到现实中,单片集中显示用户就总得“斜视”,作为一个主打全天佩戴的产品,很容易头晕。

没有killer APP,也是当时Google Glass被诟病的原因,不过要说软件生态,当时谷歌概念里AI眼镜能做的事情,无非也是翻译、拍照、交互,和现在的产品概念相差无几,所以核心痛点还是太贵和不太舒服。

这两点在十三年后的今天被攻克了,就拿显示模组来说,Google Glass当时用的是棱镜投影技术,分辨率640×360,视场角仅15度。现在AI眼镜在显示上已经不采用虚像投影而是用实像投影达到分辨率更高、更清晰的呈现,采用的Micro OLED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苹果刚推出Vision Pro的时候成本还很高,不过现在相比2023年已经下降了35%。

成本的攻克就给AI眼镜更多的商业化空间,下探到千元以下的价格让这款产品即使作为一个没有Killer APP的“科技玩具”门槛也很低了。

当然,成本控制并不是大厂争先布局的唯一原因,生态位的抢占也是重要的因素。

“AI时代,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这句话中“所有生意”当然也包括3C硬件,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硬件看的不仅是单品,还有整个软硬件生态的结合。

就比如小米提出的“人车家”概念,实际就是以智能手机为轴心,出行、居家、通信都用小米的硬件,然后用一个手机来实现全部硬件的远程操作。

AI眼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很有可能是未来人机交互的核心载体。人类头部生态位能够捕获人类感知的80%,这使得它在数据收集和用户体验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硬件、软件的大厂统统下场来抢占AI眼镜这个产品的生态位。

硬件以小米、华为为代表,华为和小米类似,都有自己的通信和出行生态,布局AI眼镜是从硬件角度考虑,让AI眼镜未来成为交互中心。

软件以阿里、字节为代表,布局的是AI眼镜硬件兴起下的软件入口,比如阿里的支付场景以后就可以通过眼镜来实现;字节的短视频场景亦是如此。

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大厂押注的是眼镜这个产品形态。

成为下一个智能手机,

还是“泡面神器”?

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这本书中,提出一个概念,未来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会去物理化。

举例来说,以前电子产品的功能很单一,一个用户可能会有一个手机、一个MP3、一个平板、一个电脑。现在一个手机就既能看电视、打 *** 也能拿出来结账,这就是去物理化。

在AI眼镜再次火爆之前,有另一个“上头”的品类也默默被押注了很多年,就是XR头显。XR头显最被诟病的就是没有更日常的使用场景,除了看电影(有大屏幕可以替代)和玩游戏(有电脑或者游戏机可以替代),XR头显的可用之处并不多。这个毛病归根结底可以总结为:没有实现去物理化。

但XR头显的终极目的是去物理化,因为它实际想要取代的是一部分笔记本电脑的功能,比如利用虚拟键盘完成文字编辑、上网、实现视频通话等等,对于经常出差的打工人来说,头显就会比笔记本电脑更合适。

但是XR头显始终被困在重量和续航两个硬件瓶颈上,毕竟任何打工人都不会需要一个只能续航两三个小时的硬件。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再去看现在的AI眼镜,就会发现AI眼镜面临同样的困境。

AI眼镜确实在一些需要解放双手的场景中取代了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但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在目前阶段,AI眼镜还是一个增加物理设备的存在。

所以AI眼镜产品需要考虑两个问题:1.如何更有效地和手机并存; 2. 未来还能进行哪些升级?

在XR头显设备上吸取了大量经验的META就在之一个问题上做了很好的尝试,在前不久的Connect大会上推出的Meta Ray-Ban Display,用户可以实现可视化交互,除了语音、听歌,还可以打开Instagram刷短视频,而肌电控制手环更是一大亮点,直接捕捉用户手部行为,完成交互。

增加交互形式和软件生态,在提高AI眼镜的使用密度,这就是META给出的答案。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毕竟在AI时代下,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厂商都想要争先做之一个“集大成者”,比如小米现在想把抖音嫁接到自己的AI眼镜中让用户可以刷抖音,但是字节自己也在探索AI眼镜,所以怎么去打破生态壁垒就是所有AI眼镜厂面临的问题。

而对于探索AI眼镜未来的形态,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上升一个维度:在去物理化成为趋势的未来,会不会有下一个“超级硬件”的诞生。

比如,英剧《黑镜》里有这么一集,一个人拿一个硬币大小的硬件放在太阳穴就可以进入VR游戏世界,在AI时代,一个能够成为Agent的硬件也许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手机、电脑、头显,甚至眼镜这样的形态,而是更小、更轻、更方便的某种产品。

但毋庸置疑的是,AI眼镜想要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攻克提高使用频率和完善产品形态的两大难关,如果只是作为一个手机之外的“镶边硬件”,那么就像从红极一时到沦为“泡面神器”的Kindle一样,被市场遗忘。

(应受访者要求,文内均为化名)

你觉得AI眼镜最需要攻克的痛点是什么?

原标题:《AI眼镜「上头」,成为假期旅游新搭子?》

阅读原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叶轮机械气动力学专家、哈工大教授苏杰先逝世,享年90岁
  • 编造“新娘临时加2万彩礼,新郎和母亲跳江”等谣言,3人被查处
  • 长三角铁路客流持续高位运行,今天预计发送旅客370万人次
  • 聚焦肺癌、心血管疾病治疗,这些创新药将在第八届进博会首秀
  • “王炸组合”来了!近距离看歼-10C和霹雳-15E
  • 长三角铁路预计今日发送370万人次同比增4.9%,增开118列客车
  • 北交所二轮问询睿健医疗:关联交易“让利”且账期长,实控人向销售总监转款千万
  • 两名游客假期在司马台长城墙体刻字刻画,被拘留并处罚款
  • 国庆节后A股怎么走?以史为鉴这两大行业上涨概率更高,核心受益标的梳理
  • 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35A,绿皮机首次公开!
  • 成都楼市“银十”开启:开发商积极推货,有新盘售楼处座无虚席
  • 最新研究发现土卫二或可支持生命存在
  • 生涯首胜世界前十球员,商竣程:跨过这个坎儿会更自信
  • 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宽去世,享年85岁
  • 1.8万亿,曾毓群给市场狠狠上了一课
  • 胡恒谈空间中的地方政治
  • 旬阳警方依法查处“新郎跳河系因彩礼负担”等3起网络谣言案件
  • 台风“麦德姆”预计今日登陆琼粤沿海:海口宣布“六停”,湛江发布紧急动员令
  • 拍完你的拍你的……网友点赞假期最忙“拍照主理人”
  • 体坛联播|切尔西绝杀送利物浦三连败,皇马赢球姆巴佩伤退
  • 马上评|“731毒气实验室”成玩具?莫拿历史痛点当卖点
  • 泉州有座解放军烈士庙,九旬老奶奶报恩守庙
  • 去埃及旅游,一天被骗八次
  • 特朗普叫他“硬汉”,“鸡毛秀”风波背后的FCC掌门人卡尔
  • 全球媒体都在下坡路,“铁饭碗”碎了一地
  • 持续亏损,AI医疗龙头森亿医疗寻求以特专科技公司条件在港上市
  • 受台风影响,海口世纪大桥、文昌清澜大桥临时封闭
  • “女安倍”高市早苗或将成日本首位女首相,将学安倍些啥?
  • 为阿贝尔接班铺路:伯克希尔调整公司章程,将董事会主席与CEO职务分离
  • 海口世纪大桥、文昌清澜大桥实施封闭和临时交通管制
  • 华南台风雨进入核心影响时段,北方气温将明显下降
  • “我亲眼看到平壤私家车遍地,年轻人刷‘支付宝’喝扎啤”
  • 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涉及琼粤桂川陕晋等多个省份
  • 停航、景区关闭!两地机场航班停运,强台风麦德姆即将登陆
  • 受降雪天气影响,珠峰景区停止售票临时封闭
  • 阳光保险拟再设员工持股计划,重点面向核心骨干和早期入职的老员工
  • 锂电池回收龙头金晟新能,再次申请赴港上市
  • “麦德姆”已加强为强台风级,广东防风应急响应升至Ⅰ级
  • 日本爱知三年展观展记:灰烬与玫瑰之间
  • 红色预警!强台风“麦德姆”将登陆最新路径公布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