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铜价因大幅上涨“火出圈”。节后,铜价又将如何演绎?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30日),铜现货和期货价格大涨,其中沪铜期货主力合约创出自去年5月31日以来的阶段新高,达到83820元/吨,A股相关股票也大幅上涨。国庆节期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也涨势不俗,创出逾16个月新高,累计涨幅超过3%。
国信期货首席分析师顾冯达对之一财经称,近期铜价快速上行并创出多月新高,是宏观政策、供需基本面与市场情绪多重利好共振的结果。
铜矿供应紧张是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华闻期货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长程小勇称,供应紧张已经在矿产得到体现,尽管部分铜矿受高价格提振而扩产,但干扰因素导致很难实际达产。尤其是全球巨头Freeport-McMoRan位于印尼的Gra *** erg铜矿已宣布不可抗力,进一步加剧供应紧张。同时,供应偏紧可能正向精炼铜传导。
关于铜价后续行情,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受外盘铜价上涨影响,节后开盘首日沪期铜上涨概率大,但也要警惕节后高位回调的风险,四季度铜价有望延续偏强震荡格局,企业可通过套期保值对冲相关风险。
供应紧张助推铜价大涨
9月份,铜价呈现先窄幅震荡、后大幅拉升的走势。
根据长江有色金属网信息,9月份,长江现货1#铜月均价报80775元/吨,日均上涨167.73元/吨,环比8月均价上涨2.11%;同比2024年9月均价上涨7.99%。其中,9月30日,国内现货铜价大涨,长江现货1#铜价报83140元/吨,涨760元。
期货市场也存在类似情况,沪铜期货主力合约自9月25日开始大幅拉升3.4% ,在26日和29日小幅回调之后,30日再度大幅上涨,盘中创出自去年5月31日以来阶段性新高83820元/吨,收盘报83110.00元/吨,上涨1040元,涨幅为1.27%。
外盘,LME铜价在国内“十一”假期也涨势不俗,10月1日~3日连续上涨后,于10月6日创出去年5月23日以来新高10800美元/吨,达到逾16个月新高,接近前期高点11104.5美元/吨。之后维持在10700美元上下窄幅波动。截至10月8日上午10点30分,国庆节期间LME铜价涨幅超过3%。COMEX铜也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全球铜矿供应干扰频繁是市场焦点。分析称,早前的印度尼西亚Gra *** erg铜矿事故,对今明两年的全球供应预期急剧收紧。此外,智利等地的铜矿也出现减产事件,共同加剧了铜精矿供应偏紧的局面。
“供应紧张已传导至冶炼环节,加工费处于低位,部分国内炼企因亏损计划在10月进行检修,预计精炼铜产量将环比下滑。”南华期货称,美银美林上调2026~2027年铜价重心,将2026年铜价预期,从每吨10188美元上调至11313美元,2027年预期进一步上调至13500美元/吨。
程小勇说,铜矿供应自去年以来持续紧张,铜矿长单加工费连续两年大幅下降,而铜矿现货加工费自今年2月以来跌至负值,这意味着矿山不仅不给铜冶炼厂加工费补贴,冶炼厂反而要给矿山倒贴加工费。
顾冯达也称,铜市呈现“供应收紧、需求韧性”的紧平衡格局。根据上海有色网( *** M)最新数据,9月中国电解铜产量为112.10万吨,环比下降4.31%,降幅明显,主因冶炼厂集中检修及阳极板供应紧张持续制约生产。10月产量预计进一步降至108.25万吨,供应端收缩趋势强化。与此同时,全球显性库存处于历史偏低水平,国内“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叠加产业政策扶持,使得电网投资、新能源及家电等领域对铜的刚性需求形成支撑。
宏观层面也是一大助推因素。顾冯达分析称,2025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推升资源品风险溢价,而国内《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政策持续发力,通过稳经济、扩内需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性改善产业链景气度,强化了市场对铜价中长期偏强的预期。
除了上述因素外,程小勇认为,铜的金融属性发力,也是此次铜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尤其是美联储在9月份降息之后,市场担忧美国经济陷入新一轮滞胀,投机买盘不断攀升。回顾上个世纪70年代滞胀期,铜价在1971~1974年、1977~1980年分别上涨13.9%和112.4%。
这次上涨有何不同?
在这之前,铜价也有过几轮上涨行情,此次上涨又有何不同?
程小勇认为,以往铜价上涨主要是需求驱动,例如2003~2007年、2009~2010年、2020~2022年,分别受益于中国城镇化加速、四万亿财政 *** 和疫情带来的出口提振。
“此轮,铜价上涨分为两个阶段,之一个阶段受益于新能源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增长,第二个阶段很大可能受供应偏紧(铜矿)和投资需求驱动,并非传统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带来的。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滞胀期。”程小勇对之一财经说。
在顾冯达看来,此次铜价上行凸显出“海外通胀韧性”与“国内政策主动作为”交织的新特征。回顾历史,2020年铜价上涨,主要受全球流动性宽松与疫后复苏驱动,2021年则更多由新能源预期主导。
“此轮上涨除受全球供应链重构、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等结构性因素支撑外,国内产业政策对供给侧形成有效托底,同时对‘反内卷’与绿色转型的强调,使价格驱动逻辑更趋多元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铜市的金融属性显著强化,期货市场在CTA资金及期现联合体的参与下波动加剧,使得价格对政策预期及宏观情绪的变化更为敏感。”顾冯达说。
铜价上涨之下,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大涨。那么,此次铜价格上涨对产业链企业影响几何?
“铜价持续上涨将对上下游企业带来差异化影响。”顾冯达说,一般而言,拥有自有矿源、产业链完整且成本控制能力强的铜企(如国内头部上市铜企)将最为受益。这些企业不仅能直接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增厚,还可凭借规模与资源优势在加工费谈判中占据主动。相反,以外购原料为主的铜加工企业,则面临原料成本上升与利润空间收窄的压力。
程小勇也分析称,此轮铜价上涨,受益的还是矿山,或者拥有矿山资源的铜企业,利润集中在上游,中下游受加工费下降和原材料成本攀升影响,利润受到挤压。
对资本市场而言,顾冯达认为,铜价上涨通常利好资源类上市公司估值重估,但投资者需甄别企业盈利能力与成本转嫁能力,重点关注资源自给率高、现金流稳健的行业龙头。
涨势会否延续?
节前上涨之后,节后铜价是否会延续涨势?
南华期货认为,受外盘铜价上涨影响,开盘首日上海期铜跳空高开概率较大。主力合约有望踏入84000~86000元/吨区间波动。但高铜价下的产业接货意愿存疑,是需要警惕的风险点。若节后消费端未能有效跟进,铜价可能存在高位回调的压力。
“预计节后沪期铜开盘涨超3%,恢复交易后存在高位回落的可能性,但考虑强基本面,短期回落均为较好的买入机会。”紫金天风期货有色研究总监周小鸥称,整体看,铜市依然充满复杂性。对投资者和产业链而言,不应因单一事件影响自身判断,需要同时关注基本面和宏观政策的双重影响。
程小勇也认为,涨势尚未结束,尤其是海外财政和货币双发力,铜的投资属性会助推期价再创新高。
展望四季度行情,顾冯达认为,四季度铜价仍将延续偏强震荡格局,沪铜主力合约核心运行区间有望上移至79000~85000元/吨,并有冲击年内新高的可能。
“支撑铜价十月保持强势的核心逻辑在于:其一,供应瓶颈短期难解,铜精矿加工费长协谈判在即,海外矿端干扰频发与国内冶炼产能受限(如阳极板紧张)共同制约供给弹性;其二,政策托底需求,国内稳增长政策有望在传统淡季后继续发力,电网、新能源车等领域消费韧性可期;其三,地缘风险与美元流动性环境对风险溢价的推升仍在延续。”顾冯达说。
铜价波动之下,企业和投资者有何应对之策?
“对于企业而言,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铜价给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尤其是下游企业,如家电、汽车和电缆等,需要积极运用铜期货和期权对冲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攀升的风险。”程小勇说。
顾冯达也建议,下游企业按需采购、结合期货工具进行买入保值,以规避原料进一步上涨风险。
对于中上游企业而言,程小勇认为,铜价大涨背后意味着高波动,如果上游企业销售节奏和价格上涨节奏没有匹配好,销售利润和存货减值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需要做好卖出保值策略;中游加工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但也需要踩准节奏,做好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保值。
投资者方面,“可关注回调后的多头布局机会,但需警惕短期宏观数据扰动、海外货币政策变动及美国铜贸易政策可能引发的双向剧烈波动。”顾冯达认为,中长期看,铜作为能源转型关键金属,在“十五五规划”政策导向下具备战略配置价值,但市场参与需严格风控,避免追高杀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