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BUG》栏目 罗宁
携程租车上租路虎,到手竟然是丰田?
近日,微博百万粉丝大V博主发布内容,称自己在携程租车上租了3天路虎卫士,结果“货不对板”,“订单是卫士,验车单是卫士,拿到的是一台战损版的丰田兰德克鲁泽。八万公里,车里到处是烟灰和污渍,全车都是臭的。”
《BUG》栏目发现,类似事件并非个例,有车主甚至连续在平台上遭遇两次“货不对板”,同时还质疑平台“虚假宣传”等等。
针对上述多种情况,《BUG》栏目向携程官方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官方暂未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和9月,携程接连被约谈。同样在9月,据统计,梁建章、范敏、熊星等高管合计拟套现约7.6亿元人民币。高管在公司业绩向好、股价接近历史高点时密集减持,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预期的种种猜测。
租车货不对板,屡有发生?
微博平台粉丝量超过172万的大V博主flypig在其个人账号上发布了自己在携程租车“被坑”经历。他在携程租车平台预订了一辆路虎卫士,四天时间共计花费5567元,然而提车时却遭遇“货不对板”。根据该博主晒出的订单和验车单图片,他租用的是一辆2年车龄的路虎卫士,盖章公司为鑫佰隆(成都)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BUG》栏目尝试联系该公司,但 *** 无人接听。

(图片来自微博博主flypig)
而实际上,该公司为该博主提供的并非路虎卫士,而是一辆丰田兰德酷路泽。据该博主描述,这辆丰田车行驶里程高达8万公里,车内遍布烟灰和污渍,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打开空调更是如同“十个人对着你喷烟”,体验糟糕透顶。
面对如此离谱的情况,博主愤怒地吐槽道:“窒息了。”而后续,该博主还表示这种情况下验车也没用:“他们会直接告诉你,给你推了个合同,你手机上签下。然后打开链接,输入身份证后四位,直接悄悄把验车单也签了。”
《BUG》栏目发现,携程租车“货不对板”的现象屡有发生。有消费者发帖称:自己在携程支付2671元预订了一辆2年以内车龄的宝马M4,结果租车公司擅自更换成一辆行驶十几万公里的老款保时捷992。并且,这位消费者还遭遇了二次类似事件,他花2521元预订了一辆一年内车龄的新宝马X5,次日取车时却只得到一辆行驶里程高达17万公里的宝马7系。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快乐的柒掌柜)
用户质疑资质审核缺位
另一位用户则向《BUG》栏目表示,携程租车还存在“虚假宣传”的情况。他称,自己在呼伦贝尔租车时,选择了一辆2年内车龄的别克GL8,但在取车时发现车辆明显很旧,他查看车身上的生产日期,结果是2021年的车,与宣传中的2年内车龄完全不符。

(图片来自小红书博主)
这位用户向《BUG》栏目表示,通过和律师咨询,他认为携程租车存在“虚假宣传”。一是商家在车辆信息页面作假,故意隐瞒真实的车龄情况信息。二是携程虚假宣传了“审核*”这一点,实际上在他与官方 *** 沟通过程中,对方表示平台并没有审核*。因此,这位用户称已经投诉相关部门,后续如有必要,他将进一步对携程平台进行起诉。
针对上述多种情况,《BUG》栏目向携程官方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官方暂未回应。
此外,根据多位用户的描述,携程租车的验车流程只限于“表面工作”——按照正常流程,租车平台应在提车时让用户仔细验车,确认车辆状况与合同一致后方可签字交接。然而,该流程可能被平台和合作车行联手“钻空子”。用户往往在不知情或未仔细核对的情况下,就被引导签署了电子验车单,也存在对方明知车辆货不对板,但却以没有额外车辆为由拒绝还车。而一旦签字完成,后续若发现车辆不符或存在问题,平台和商家便可能以用户已确认验车为由推诿责任。
众多用户认为,这种做法使得验车环节失去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反而成为商家规避责任的工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携程平台部分入驻的中小租车公司服务良莠不齐,而这些公司往往会为节省成本或填补车辆短缺,不惜违反合同私自更换车型,以次充好。作为平台,出现上述问题也与日常对这些合作商家的资质审核和监管不到位有关。
平台刚被约谈,梁建章减持超5亿元
携程租车业务CEO宋臻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携程租车致力于通过创新解决行业痛点和用户需求,推动国内租车行业进入注重优质服务的新时代。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所谓的服务质量提升仍任重道远。
黑猫投诉 平台信息显示,关于携程平台的投诉总量已超14万条,其中涉及携程租车的投诉有上千条。投诉内容除了前述的车辆不符、虚假宣传外,还包括退款难、保险理赔纠纷等问题。这与携程租车高速增长的业务形成了鲜明对比,暴露出规模扩张背后服务和管理的短板。
此外,今年上半年,携程平台总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21%,运营利润76.65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91.94亿元,同比增长17%,而这意味着上半年携程平均日收入1.59亿元。
今年8月5日,贵州市场监管部门集中约谈了携程等五家平台,9月17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进行行政约谈。随后的9月18日,官媒发布《携程被约谈》一文,文中指出携程的行为同时触碰了两部关键法律的红线。即2019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以及更具针对性、于2024年9月1日刚刚生效的《 *** 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
除了监管压力,携程近期在资本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公司高管今年以来减持套现频繁:9月2日,携程联合创始人、总裁范敏计划出售7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价值约454.4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241.5万元),这是他今年第4次减持。此前范敏已在1月、2月、5月分别减持26万股、15万股和7万股ADS,累计套现约1328万、859.5万和427.4万美元。加上9月的这次,范敏今年已合计减持套现约2.19亿元人民币。

9月3日,携程董事会执行主席梁建章也披露计划出售100万股ADS,总价值高达73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26亿元),这是梁建章今年以来首次减持。紧接着9月4日,携程首席运营官熊星也宣布拟出售40万股ADS,价值约2849.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3亿元)。熊星目前负责集团机票、住宿、商旅、技术、国际等核心业务,此次减持同样引人注目。
据统计,梁建章、范敏、熊星等高管此番合计拟套现约7.6亿元人民币。高管在公司业绩向好、股价接近历史高点时密集减持,引发了市场对公司未来预期的种种猜测,而携程方面未对此作出公开解释。
专家:携程需承担连带责任
近年来,国内在线租车市场蓬勃发展,自驾游需求带动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至2020年,汽车租赁相关企业年度注册增速均在25%以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2024中国自驾游》报告的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线上租车平台市场格局中,神州租车以24%的市场占有率排名之一,一嗨租车(18%)、携程租车(13%)、飞猪租车(10%)紧随其后,其余平台合计占比约35%。携程租车虽位居第三,但与前两名仍有差距,且面临飞猪、哈啰、滴滴等新兴平台的快速追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指出,消费者在携程等平台通过第三方商家租车时,若实际提供的车辆与平台描述不符,如车型、车况、使用年限等存在差异,属于商家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退款及赔偿消费者因此产生的损失。平台虽非直接合同方,但需对入驻商家资质进行审核并履行监管义务,若平台明知或应知商家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而未采取措施,则需承担连带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消费者 *** 主要对象为服务提供方,但平台责任亦不可免除。
“准确来说就是租车服务的提供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平台在这个地方主要承担两个责任,一个是它要对入驻的商家进行资质的审核,加强日常的管理。如果因为平台没有对资质进行有效的审核,或者说因为平台没有履行有效的监管责任和义务,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那么平台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陈音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