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
1938年10月11日,日本侵略军十余万人进攻广东,在惠阳大亚湾登陆,旋即占领惠州,北渡东江,长驱直入,经博罗、增城,前后只十天时间,广州及其外围的南海、番禺、惠阳、增城、博罗即沦入敌手。铁蹄所至,人民惨遭日寇蹂躏,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值此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在党中央驻粤港代表廖承志的指导和 *** 广东省东南特委的组织领导下,爱国保家,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民众武装迅猛兴起,逐步发展成为人民的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 *** 东江地方组织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建立各种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曾生在惠阳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王作尧在东莞建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他们分别在惠宝沿海、东江两岸、广九铁路中段和宝太公路沿线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随着游击战争的深入发展,部队意识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除了要在军事上用“枪杆子”与敌人交锋,在宣传文化方面也需要利用“笔杆子”开辟一个言论阵地。为此,两支部队先后创办《大家团结》报和《新百姓》报,它们是东江抗日游击区最早的革命报纸,1941年7月两份报纸合并为《新百姓》,后更名为《东江民报》。
《东江民报》版面精致,印刷美观,内容通俗活泼,鲜明地宣传了抗日形势和中国 *** 的抗日主张,赢得了文化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一致赞叹。邹韬奋欣然为该报写了报名,尔后还为报刊撰写过社论,茅盾也为《东江民报》的副刊题写了《民声》二字。两部扩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时,《东江民报》改名为《前进报》,作为总队机关报,社长为杨奇。1943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成立后,《前进报》成为纵队机关报,由政治部直接领导。报社设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油印室、资料室,并在各区派驻记者,共有工作人员40多人。纵队领导对办报十分重视,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多次为报纸撰写指导性政策性文章。1944年2月,纵队作出加强《前进报》工作的决定,指出:“它应当成为有严正的立场,有政治家的风度,一举一动都是代表我党我军的一个报纸。其任务是传播党的政治主张,扩大党与我队的政治影响,揭露敌伪的残暴,暴露 *** 错误政策所造成的黑暗,动员与组织人民坚持抗日战争,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前进报》,1944年4月21日,第1版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前进报》在敌、伪、顽三面夹击下,顽强地战斗在广阔的东江敌后战场,为宣传抗日救国立过汗马功劳。《前进报》出刊之初只是油印,报社无固定地址,经常跟随部队在东莞、宝安和大鹏半岛一带辗转流动。由于战斗频繁,环境恶劣,报社工作人员有时住破茅棚、有时蹲山洞、有时在深山密林里或灌木丛中,把军毡作为帐篷,把藤篮工具当作桌子,进行撰稿、刻写、油印。

《前进报》,1944年6月11日,第1版
尽管环境恶劣,装备精简,条件简陋,但大家都很认真。当时蜡纸面积小,同志们就用香火把一张一张的蜡纸熔接起来,用铁笔、三角尺,刻成仿宋字,做成大报。为了报纸的实效性,他们常常日夜赶工,用一双万能的手,用木板钉上胶皮,蘸上油墨,一张一张地扫。每张蜡纸平均印四五千张,更高纪录曾达七千张,创造了一个奇迹。当年负责油印室工作的石铃曾填了一首《忆江南》词:“飞利箭油墨射强项,前方添锐弹,心红奋发艺云扬,一印七千张。”
《前进报》的新闻“短”而“多”,报社常采用综合汇编的方式处理一条条消息,内容通俗易懂,具有知识性、启发性和教育性,成为广大指战员和当地群众爱读的报纸。其共发行了100期,发行范围遍及东江地区和华南各游击队,在华南敌后有广泛影响。
《前进报》是东江纵队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发挥了宣传群众,激励战士,打击敌人的作用。1943年12月,以曾生同志为司令员,王作尧为副司令员,尹林平为政治委员,杨康华为政治部主任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成立,公开宣布接受中国 *** 的领导。《前进报》连夜赶印东纵成立的大喜讯、司令部的之一号报告以及党中央发来“向华南抗日纵队致敬!”的贺电和新华通讯社关于东江纵队抗击敌人的电讯,这些都极大地振奋了指战员和东江人民的抗战胜利信心。
1943年底,敌伪占领广九线,回师东莞、宝安,进行“万人扫荡”,战争残酷而又紧张。《前进报》及时宣传形势,鼓舞战士,团结群众,配合部队,粉碎了敌伪扫荡、清乡、蚕食、抢粮、封锁的行动,保存、发展、壮大了革命队伍。当 *** 余汉谋散布和平谈判烟幕时,《前进报》在报上阐明了周总理关于 *** 对我们是“势在必打,志在消灭”的观点,揭露了 *** 反动派的阴谋。
《前进报》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其中“战斗简报”和“街谈巷议”两个栏目更具特色。文章短小精悍,简练活泼;“民声”副刊经常刊登一些东江地区的客家山歌以及“讲古”(新故事),运用当地的方言,做到通俗易懂。报上还配合斗争形势创作连环画和漫画,妙趣横生。第62期刊登了美国飞行员克尔中尉自己画的五幅关于他飞机失事,掉落九龙,被东江纵队的小鬼营救的漫画,画面简洁,滑稽动人。油印时期的《前进报》,尽管条件所限,但版面编排灵活,标题形式多样,字体工整秀美,印刷精工清晰,成为战争环境中战士们争相传阅的优秀读物。

《前进报》,1944年10月11日,第2版
1945年初,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接近胜利,畏敌如虎的 *** 军队不堪一击,日军迅速占领曲江县,余汉谋为首的 *** 广东省临时省会沦陷。广东省敌后人民游击战争获得向东江发展的机会,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要大规模发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东江纵队领导机构遂于2月上旬北渡东江,向增城、博罗地区挺进。1945年3月中旬,《前进报》印完第81期,报社全体人员便随东纵政治部来到罗浮山的朝元洞。
《前进报》除分发到东江纵队所属各支队外,还通过地下交通发行到敌占区。敌伪顽在各通道设下层层关卡。为了通*线,游击队员和地下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把报纸藏在盛有农产品或者谷糠的箩筐底;或者化装成商人,将报纸卷在布匹中;或是化装成卖柴的樵夫,将报纸搁在柴草中间。同时,又将白报纸和油墨,由香港经宝安,从大鹏湾到淡水、镇隆、横河、汝湖、湖正、横河、澜石再转朝元洞。
《前进报》有力地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打击了敌人的气焰,坚定了人民抗战的信心。1945年6月,党的“七大”胜利闭幕。新华社的电讯经电台传到了罗浮山,指战员欢欣鼓舞;报社赶排了解放日报的社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以及 *** 同志写的《论联合 *** 》和朱总司令的《论解放区战场》等七大文献,还专门印刷成小册子,向华南各抗日游击队散发。
1946年6月底,东江纵队奉命北撤山东烟台。至此,《前进报》完成了历史使命,宣告停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