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蓝鲸汽车报道,极星汽车近日关闭了其在中国仅剩的最后一家直营门店。该店位于上海前滩 L+Plaza。
对于关店一事,极星中国回应称,此举是公司 " 战略性地调整在华业务模式 ",旨在更好地契合中国市场多样化、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
官方强调,虽然上海门店暂时关闭,但极星在中国的其他业务均不受影响,车主的权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极星汽车官方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主要采取线上销售模式。
这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
早在今年 2 月,极星科技就被曝出进行组织架构调整,直营渠道成为削减重点。
当时有知情人士透露,关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本,尤其是一些位于商超、销售不佳的门店,因为租金高昂而被优化。据悉,此前极星科技在全国约有三十至四十家销售门店,近期已陆续关闭了一些。
与在中国收缩线下渠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极星在全球市场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根据官方最新数据,极星 2025 年第三季度全球零售销量达 14192 辆,同比增长 13%;前九个月累计零售销量约 44482 辆,增幅达 36%。
极星汽车自 2017 年从沃尔沃高性能部门独立并成为沃尔沃和吉利控股的合资品牌以来,股权结构不断调整。
去年 2 月,沃尔沃将其所持极星约 48% 股份中的大部分分配给了吉利控股,使吉利控股成为极星的之一大股东。
今年 6 月,极星又获得了由吉利控股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实际控制的投资方 2 亿美元的股权投资。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极星的战略调整似乎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极星正在尝试一条不同于传统车企的路径,通过线上销售模式降低成本,以适应中国市场环境。
这种 " 壮士断腕 " 般的转型,能否帮助极星在中国市场赢得新的发展空间,仍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