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星宇航港股IPO:亏损逐年扩大累亏6亿 “80后”创始人年薪千万 原更大客户陷造假风波 67亿估值是否泡沫?

音符科技网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8月25日,国星宇航第二次向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由国泰君安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据招股书披露,国星宇航拟将募集资金用于:(1)建设深圳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提升研发能力。旨在扩大位于深圳中心(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以及上海及成都的研发团队;(3)选择性寻求战略投资及收购机会,以增强产品,使星基解决方案多样化及扩大客户群;(4)偿还部分银行借款及于2024年收购位于成都的总部大楼的部分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5)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近年来,国星宇航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但亏损也在逐年扩大,2022年至今累计亏损6亿元。与此同时,“80后”创始人陆川年薪高达千万,同期其余董事及高管的年薪均未超过百万。陆川是唯一享受股权激励计划的管理层,2022至今借此共获利超3000万元。

  2023年,国星宇航营收激增186.07%,新晋更大客户贡献了总营收的21.5%。近年来,恒信东方受到监管层重点关注,财务质量及内部控制有效性待考。2025年8月12日,恒信东方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 *** 立案调查。

  此外,虽然国星宇航标榜了多项“之一”成就,但技术护城河是否牢固有待商榷。2022-2024年,外包研发开支分别为809.7万元、1572.8万元及6103.8万元,占同期研发开支的17.7%、29.4%及43%,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不过,公司未在招股书中对此作出解释。

  外包研发占比逐年上升 超67亿元估值是否泡沫?

  国星宇航成立于2018年5月3日,正值国内商业航天业务发展进入快车道的时期。截至目前,创始人陆川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2.46%的股权,系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自成立以来,国星宇航备受资本市场追捧,成长轨迹堪称“教科书案例”。2019年1月至今,公司共完成10轮融资,融资金额合计18.58亿元。截至最后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67.63亿元,较最初的0.95亿元飙升70余倍,增速远超同期互联网独角兽企业。

  资本加持下,国星宇航的股东结构呈现市场化与国资融合的特征。早期投资方包括电子科技大学旗下成都电科、深创投等机构;2023年C轮融资由洪泰基金领投,泰山城建、青岛海发等地方国资跟投。

  然而,高估值背后暗藏隐忧。2022-2024年,国星宇航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7亿元、5.08亿元、5.53亿元,净亏损则从9090.7万元扩大至1.77亿元。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暴露出商业航天企业的典型痛点。

  2025年上半年,国星宇航实现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65.11%,净亏损1.92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报告期内亏损合计6亿元

  国星宇航解释称,亏损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相对较高的研发开支、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波动及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用,主要包括非现金的股权激励安排。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国星宇航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580万元、5350万元、1.42亿元及977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的25.8%、10.5%、25.7%及40.5%;管理费用分别为7130万元、1.31亿元、1.74亿元及7480万元,占同期总收入的40.2%、25.9%、31.5%及31.0%。

  值得注意的是,国星宇航存在研发外包情形。2022-2024年,外包研发开支分别为809.7万元、1572.8万元及6103.8万元,占同期研发开支的17.7%、29.4%及43%,呈逐年快速上升趋势。公司未在招股书中对研发外包作出解释。

  国星宇航的业务模式分为卫星及相关服务、星基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前者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及规格研制及销售定制化卫星,同时为选择公司运营服务的客户提供相关的卫星运控管理;后者利用自主研发的灵境引擎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及数据处理技术,将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广泛应用于空间智能与算力服务、数字城市应用、城市治理、文旅及游戏应用等多种场景。

  报告期内,国星宇航的毛利率波动剧烈,分别为25.4%、14.0%、38.0%及10.1%,其中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2.20%、-107.10%、12.40%及-6.60%,整体呈下滑趋势。

  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国星宇航分别交付了2颗、6颗及10颗卫星,卫星发射成本分别为1000万元、3290万元及6420万元,即每颗卫星的平均发射成本约为500万元、548.33万元及642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与公司所给卫星发射成本变动趋势(如下图)恰恰相反。

国星宇航:2020年至2029年(估计)中国卫星发射成本国星宇航:2020年至2029年(估计)中国卫星发射成本

  国星宇航表示:“在我们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采用单卫星销售模式,导致生产成本高于磋商的项目价值。加上我们现阶段的定价灵活性有限,导致卫星价格相对适中。”

  截至目前,国星宇航已取得新增26颗AI智算卫星的客户订单,合约总价值为6.4亿元,即每颗AI智算卫星的平均定价约为2460.38万元

  据悉,国星宇航的“星算计划”是由2800颗AI智算卫星组成的天基算力网,首批100颗卫星计划于2028年前发射,其中2025年、2026年、2027年及2028年发射20颗、30颗、45颗及60颗卫星,每颗卫星的平均售价估计为约1290万元,较现有最新订单定价几乎“腰斩”。

  与公司逐年增加的亏损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始人陆川超千万的年薪。

  目前,国星宇航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5名非执行董事,及5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其中,陆川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负责整体战略规划及重大业务决策,监督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及产品研发工作,亦于多家子公司担任董事。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陆川的薪酬总额分别为1361.1万元、1017.4万元、1283.1万元及106.3万元,合计高达3767.9万元;其中非现金的股权激励安排1207.4万元、825.4万元、1197万元及32.9万元。

  2022-2024年,五名更高薪酬人士(非董事4名)的薪酬总额分别为1164万元、4027.3万元、8048.7万元,逐年成倍式增长,换算后人均年薪分别为291万元、1006.8万元、2012.2万元。2025年上半年,五名更高薪酬人士(均非董事)的薪酬总额高达4427.7万元,同比增长6.25%。

  当其他股东还在亏损中苦苦挣扎时,陆川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大股东,已带领个别核心员工提前享受大额奖金和股票期权红利。

  客户集中度畸高且变动频繁 原更大客户陷造假风波

  2025年6月,国星宇航收到 *** 国际司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主要涉及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实际业务及资质许可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国星宇航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国星宇航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星宇航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7.4%、56.1%、77.5%及98.4%,更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9.2%、21.5%、31.3%及49.7%,客户集中度畸高由此可见一斑。

  一般而言,客户集中度高意味着公司可以通过大量的订单和长期的合作获得稳定的销售增长,通过减少交易对手方、交易频率而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绩效。不过,国星宇航的情况恰恰相反。

  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国星宇航五大客户中重叠客户竟只有一家,为客户A。2022年,客户A刚与公司开始建立业务关系,便一跃成为更大客户,贡献了总营收的49.2%,且信贷期为“不适用”。

  据招股书披露,客户A是一家位于中国广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卫星通信产品和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和销售,向国星宇航采购的产品为“卫星及相关服务以及星基解决方案”。

  2023年,客户A向国星宇航的采购额骤降至3470.7万元,同比下滑六成,降为第五大客户。此后,客户A从国星宇航的五大*中销声匿迹。

  2023年,国星宇航的更大客户是一家位于中国北京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数字文化创意、内容 *** 和技术服务。根据公开资料,不难查出该公司为恒信东方(证券代码:300081.SZ)。

恒信东方2023年年度报告恒信东方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恒信东方首次与国星宇航开展业务合作,向公司采购星基解决方案1.09亿元,占公司当年总营收的21.5%。也正是在这一年,国星宇航星基解决方案的收入同比激增347.15%,收入占比从58%快速上升至90.7%;而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收入同比骤降93.84%,收入占比仅0.6%,上年高达29.5%。

  匪夷所思的是,恒信东方此前与国星宇航并无业务往来,为何会突然向其采购星基解决方案且金额如此之大?相关交易是否具备商业实质?

  需要强调的是,恒信东方的财务质量及内部控制有效性堪忧。

  据公开资料统计,2022年至今,恒信东方及相关责任人共收到深交所监管函2份、关注函2份、年报问询函3份,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1次,涉及董监高违规减持、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等。2024年4月、10月,恒信东方先后对2023年第三季度、202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2025年8月12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 *** 决定对恒信东方立案。恒信东方透露,或与2022年年报会计差错有关。

  公告显示,恒信东方在2022年年报中对新增算力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业务,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决定对该业务调整为按照“净额法”进行核算,调减营业收入1.82亿元,占更正前的37.12%。

  此外,国星宇航五大客户与供应商存在重叠。

  2024年,国星宇航向公司M提供卫星及相关服务的收入为3540万元,占同年总收入的6.4%;销售毛利率高达32.5%,较同期公司卫星及相关服务毛利率(12.4%)高出20个百分点,相关交易价格公允性待考。

  同时,国星宇航向公司M购买星载激光通信终端,用于内部研发及技术验证。2024年,向公司M的采购额为2010万元,占同年总采购额的4.2%。国星宇航表示,与公司M的销售及采购交易并非互为条件或相互关联。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M是一家位于中国上海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激光通信解决方案,2023年与国星宇航建立业务关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长三角教师招聘会将举行,语数外教师仍是上海“刚需”
  • 马伯庸获评“门楣之光”领军人才,将率团队入驻上海外滩FTC
  • 盘前:纳指期货跌1.11% 鲍威尔今夜演讲
  • 上海市营商环境体验官座谈会召开,龚正市长面对面听取营商环境体验官意见建议
  • 凯文·凯利最新研判,图灵奖得主、褚健、何小鹏的必听对话,来这场大会读懂AI未来十年!
  • 5张卫星图看加沙:2年战火改变了什么
  • 最高预增3000%!A股利好,密集发布!
  • 女性领导力天花板!前总统、奥运冠军、商界女神“神仙对谈”,秦朔如何接招?
  • 猪肉羊肉羊脂肪混合后冒充纯羊肉火锅卷,湖州公布食品违法案例
  • 李强:要持续用力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不断形成扩内需的新增长点
  • 摩根大通季度交易和投行业务收入远超预期
  • 映客盲盒业务案下月开庭,公司称创新业务尚未赚钱
  • 禁毒副大队长安排他人从境外购买大麻被判走私毒品,上诉称系工作需要
  • 融创境外债重组持续通关,98.5%债权人已投赞成票
  • 美关税行动成本“内流”?美卖家和买家承受物价上行压力
  • 北方降雨频繁,我国降雨带是否发生北移?专家解读
  • 美政府关门“污染”!美国9月CPI报告恐失真?
  • 中联部副部长陆慷会见芬兰外交部国务秘书萨洛瓦拉
  • 万科原总裁祝九胜被抓幕后
  • 帝科股份:拟3亿元收购存储芯片公司江苏晶凯62.5%股权
  • 涉嫌违法发放贷款,这家公司董事被采取强制措施
  • 万科原总裁祝九胜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原董事长上月刚被带走。万科,悬了
  • 消息称祝九胜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广州银行也撤退!基金托管资格申请成“鸡肋”?
  • 华尔街警示美股逢低买家:诱惑背后 或暗藏更多波澜
  • “乌龙”!俄媒:庆祝美海军成立250周年,多家美机构及官员却贴出俄印等国舰艇照
  • 捷顺科技: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800万元-8000万元,同比增长58.11%-86.01%
  • 中兴通讯:撼域M1芯片已于2025年9月底发货
  • 半年亏损5000万后,来伊份实控人还要“套现”8200万
  • 秋收遇上阴雨天,农户出现损失能获赔吗?
  • 盛屯矿业:拟现金收购加拿大Loncor公司,后者核心资产为位于刚果(金)的阿杜姆比金矿项目
  • 特朗普:我对“两国方案”还没有表态
  • 特朗普给9校下通牒,麻省理工率先拒绝,其余8校需在6日内回复
  • 美海军250周年海报上出现俄军舰
  • 美国关税谁买单?路透社直言:美国自己
  • 夏厦精密:拟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设立基金,投向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
  • 海南华铁:控股股东海控产投和股东胡丹锋10月14日分别增持560.4万股、638万股
  • 沪市首批三季报出炉,两公司单季业绩劲增!多家行业龙头提前“报喜”
  • 众安在线前三季度原保险保费收入约269.34亿元
  • 回头看: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十大发布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