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瓦萨里的《艺术家列传》中,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约1395年-1455年)被称为“拥有罕见而完美天赋的人”,称他的画作“流露出一种自然的从容与虔诚。”
澎湃新闻获悉,意大利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近日联合举办“弗拉·安杰利科”大展,致敬这位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的象征。

弗拉·安杰利科,《天使报喜》,约1443年,壁画,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弗拉·安杰利科(原名圭多·迪·皮耶罗Guido di Piero,亦称菲耶索莱的乔瓦尼修士Fra Giovanni da Fiesole;约1395年生于穆杰洛的维基奥,1455年卒于罗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既承续晚期哥特的传统,又融汇初兴的文艺复兴理念。他的作品因对透视与光线的巧妙运用而闻名,开创了人物与空间关系的全新范式,其创作核心是对神与人关系的思考。

卢卡·西诺雷利为安杰利科绘制的身后肖像,取自奥尔维耶托大教堂《基督事迹》壁画(约1501年)的局部(非此次展览展品)
据悉,展览“弗拉·安杰利科”由斯特罗齐宫基金会、意大利文化部—国家博物馆托斯卡纳大区管理局与圣马可博物馆联合举办。这是文化机构与地方的紧密对话的成果,也是当地2025年度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这是自1955年艺术家逝世500周年纪念展七十年后,佛罗伦萨举办的首次大型弗拉·安杰利科的展览。展览深入探讨其艺术成就、发展历程及其深远影响,以及他与同时代重要艺术家的关系。

洛伦佐·莫纳科、弗拉·安杰利科,《斯特罗齐祭坛画》,约1421–1424;约1430–1432年,木板蛋彩加泥金,277×283厘米(整体)
展览历经四年多筹备,两个场馆将展出120件作品,包括绘画、素描、雕塑及手抄本。展品来自巴黎卢浮宫、柏林国家画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以及意大利国的一些图书馆、教堂与收藏机构。其中,两百多年前被拆分、流散各地的祭坛画得以重聚,为观众呈现其恢宏的艺术全貌。
斯特罗齐宫:艺术道路与文艺复兴的对话
在斯特罗齐宫的展览将呈现弗拉·安杰利科的多件最重要的杰作,探讨他对文艺复兴艺术的深远影响,他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以及他与同时代的伟大赞助人和众多佛罗伦萨宗教与世俗机构的关系。

弗拉·安杰利科,《最后的审判》,约1425–1428年,木板蛋彩加泥金,105×210厘米,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这一部分重点展示安杰利科在构建精妙而复杂的视觉叙事方面的非凡造诣,他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也凸显了尼德兰艺术的影响。展览将涵盖早期的“神圣对话”(Sacra Conversazione)范例,将圣母与圣徒表现在一个统一的空间中——这一创新标志着意大利绘画的重要转折。

弗拉·安杰利科,《圣马可祭坛画》约 1422–1423年,木板蛋彩加泥金,37.5 × 29.7厘米,法兰克福,施泰德尔博物馆
其中,1439年完成的《圣马可祭坛画》是安杰利科更具创新精神的作品之一。传统上,圣母与圣婴的宝座像常被描绘在天国般的空间里,圣人与天使悬浮其间,宛若虚无缥缈的存在。然而在这件作品中,安杰利科将圣徒置于一个真实的空间中,他们自然地围拢在圣母宝座旁,仿佛在彼此交谈,见证圣母的荣光。这种“神圣对话”的新画面类型,很快成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母题,并深刻影响了乔瓦尼·贝里尼、佩鲁吉诺与拉斐尔等后来的画家。

弗拉·安杰利科,《圣母的葬礼与升天》(原供于圣母大殿的圣髑龛),约1430年代初,木板蛋彩加泥金,61.8×38.3厘米,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
斯特罗齐宫还重点展出安杰利科在佛罗伦萨及其他地区受委托创作的大型祭坛画,尤其突出他在罗马时期的创作。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他对当时人文主义理想的贡献,也体现出他与美第奇家族的紧密联系,其杰作正反映出这一家族开明而富于修养的艺术赞助品味。

“弗拉·安杰利科”展览现场,意大利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2025年。摄影:Ela Bialkowska,OKNO Studio
圣马可博物馆:精神归属与壁画之美
展览的精神归属在圣马可博物馆,其前身为多明我会修道院,与安杰利科的艺术有着深厚渊源。这座建筑由米开洛佐在1437至1443年间受科西莫·德·美第奇委托而建。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安杰利科作品。圣马可博物馆在各方面都烙印着美第奇的印——15世纪佛罗伦萨宗教虔敬、文化与政治力量的交汇之地。

“弗拉·安杰利科”展览现场,意大利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2025年。摄影:Ela Bialkowska,OKNO Studio
在这里,安杰利科的湿壁画奠定了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基础,精神性与艺术在此融合。置身于这一独特场景中,观者首先会在修道院的门楣上及议事厅中邂逅他的壁画,随后拾级而上,便会迎来那幅著名的《天使报喜》——这幅文艺复兴艺术的标志性杰作,也是安杰利科绘画的永恒象征。安杰利科(与其合作者)为每一位修士的居室以及走廊都绘制了壁画,这些作品虽多为僧侣日常冥想所用,却因其光辉透彻与宁静虔敬的气质,展现出非凡的精神力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九号僧舍内的《圣母加冕》。

弗拉·安杰利科,《嘲弄基督、圣母与圣多明我》,约1438–1439年,壁画,佛罗伦萨,圣马可博物馆
同样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这座现代意义上的之一座公共图书馆将展出安杰利科及其同侪与前辈绘制的泥金手抄本。同时还将展出古典作家与早期教父的人文主义手稿。这些珍贵的手稿在安杰利科生前就属于图书馆的收藏,重现了他创作时的文化氛围,凸显了修道院在当时所发挥的学术作用。

弗拉·安杰利科,《最后的审判》(局部)约 1425–1428年,木板蛋彩加泥金,105×210厘米,佛罗伦萨,圣马尔可博物馆
位于一层的“安杰利科厅”展出画家早期的作品。据瓦萨里的说法,安杰利科最初接受的是细密画师的训练,可能与他的哥哥贝内代托(同为道明会修士兼细密画师)一起工作。画家洛伦佐·莫纳科也可能对他的艺术训练有所贡献,而其作品中亦能看出锡耶纳画派的影响。从这里的作品可以看出,安杰利科正从斯塔尼纳与洛伦佐·莫纳科的哥特传统逐渐转向由马萨乔开创的文艺复兴新风格。这一过程中安杰利科凭借其独特的艺术天赋,为新风格奠定了基础。

“弗拉·安杰利科”展览现场,意大利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2025年。摄影:Ela Bialkowska,OKNO Studio
1455年,安杰利科在罗马的一座道明会修道院去世,被安葬在圣玛利亚·索普拉·米内尔瓦教堂(Santa Maria sopra Minerva)。他的墓志铭表达了他对宗教与艺术的虔诚:“歌颂我时,不要将我的才能与古希腊画家阿佩莱斯(Apelles)相比,当说,我为主之名,将所有所能奉献给穷人。”
四百年后,英国作家兼评论家威廉·迈克尔·罗塞蒂(William Michael Rossetti)评价安杰利科时写道:他之所以值得封圣,并非偶然。其所有画作均为神圣题材,从不修改或重绘——源于他坚信画作受神启示,应保持原貌。他常说:“凡描绘基督事迹者,应与基督同在。”每当绘制受难图时,他常为之落泪。

弗拉·安杰利科及其合作者,《耶稣受难》(Crucifixion)约1418–1420年,⽊板蛋彩加泥⾦,63.8×48.3厘⽶,纽约⼤都会艺术博物馆,
如今,作为文艺复兴先声的安杰利科作品被重新注视,人类精神史中的这道光芒再次照亮了佛罗伦萨。
注:弗拉·安杰利科(Fra Angelico)将于2025年9月26日至2026年1月25日在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与圣马可博物馆举办。由斯特罗齐宫基金会、意大利文化部——国家博物馆托斯卡纳大区管理局与圣马可博物馆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