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军已正式发布其天基*(SBI)计划的原型提案请求(RPP),面向全球航天与国防等多个行业寻求合作伙伴,参与该系统设计研发及功能系统交付工作。

天基拦截需要在低轨道部署大量*,将让太空环境更加复杂。
据美国《军事杂志》10月8日报道,SBI项目是开发全球更大分层导弹防御系统更广泛投资的一部分,旨在利用天基系统绕地球飞行,比陆基系统更早地探测和摧毁弹道导弹。该计划预计将提供在助推段拦截导弹威胁的能力——在助推段的导弹特别脆弱,但目前外界普遍认为在助推段击落导弹的设想难以实现。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规划。美媒9月17日报道称,五角大楼已完成“金穹”导弹防御系统的设计方案,但拒绝透露成本等细节。
“金穹”系统具有浓厚的进攻性色彩
1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开始为美国建造下一代国土导弹防御系统——“铁穹”导弹防御系统。2月,美国国防部(现在称为战争部)已经将特朗普此前提出的“铁穹”导弹防御计划更名为“金穹”。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规划。“金穹”导弹防御系统计划通过由数千颗卫星组成的太空防御 *** ,拦截从世界各地发射的任何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导弹,甚至包括由太空发射的导弹。
特朗普称该系统计划在3年内全面运转,预计在2028年建成。“金穹”导弹防御系统分为四层:一个天基层和三个陆基层,且有11套短程导弹发射系统分布在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
“金穹”导弹防御系统一经披露便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系统将发展天基拦截系统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天基拦截系统具有浓厚的进攻性色彩,违反《外空条约》倡导的和平利用原则,将进一步加剧太空军备竞赛。
美国《国防杂志》7日称,天基导弹*最初是由美国总统里根所构想的战略防御计划的一部分,后随着特朗普 *** “金穹”计划的启动而重新启用。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照拦截时机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助推段反导,指在来袭导弹的助推阶段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起飞后的数分钟内;二是中段反导,即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的技术;三是末段反导,指在导弹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来袭导弹重返大气层后或进入俯冲阶段时进行拦截。
导弹专家李文盛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说,“在弹道导弹三个飞行阶段中,从易摧毁性的角度来看,助推段可以说是其全程飞行中最脆弱的时段。这是因为处于助推段的弹道导弹弹头与弹体没有分离,整个导弹体型巨大,并且导弹飞行速度相对较慢,并且无法像飞行中段/末段那样采取机动变轨、释放诱饵等突防措施,因而更易于跟踪和拦截。”
“但弹道导弹尤其是陆基洲际导弹,助推段飞行在发射国领空上方,且飞行时间相对较短,陆基或空基拦截平台需要深入发射国实施拦截行动,风险大,平台生存能力大幅下降。”李文盛表示。
《国防杂志》刊文指出,助推阶段是弹道导弹以及使用火箭助推器的助推-滑翔类高超音速导弹最脆弱的阶段,助推器喷射的明亮尾焰更容易被发现和跟踪,因此成为导弹拦截的理想窗口期。美国空军此前曾设想利用搭载高功率激光反导系统的波音-747客机执行这类任务,或出动高度隐身的F-22战斗机潜入对手领空展开“猎杀”,但最终都因为技术难度和风险问题而放弃。
天基*是“金穹”系统设计中更具革新性的部分,该*主要针对助推段的导弹实施拦截摧毁,预计部署几百颗或上千颗携带动能拦截弹或高能激光的卫星。定向能武器可用于摧毁处于助推段飞行的导弹。

美国进行陆基反导测试。
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曾计划部署名为“智能卵石”的天基*,这种自杀式*部署在太空轨道,战时在太空中与来袭导弹“同归于尽”。由于技术难度大和风险高,最终没有部署。
成本和技术问题都将困扰天基*的发展
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托德・哈里森表示,近年来发射能力和卫星产量的提升以及发射成本的下降,已让大量天基*的部署更具可行性。
目前,美军已经开始在低轨道部署专门服务于反导拦截的监视和通信系统——“分布式作战人员太空架构”卫星星座。该星座是美国太空军下属的太空发展局(SDA)正在研发部署的低轨道卫星星座,与军方现有的传统太空资产相比,SDA的星座具有弹性、扩散性、发展性等特点,更能应对外部打击和干扰,卫星数量达数百颗,初期发射的卫星主要用于导弹预警和跟踪,尤其是对高超声速武器的跟踪监视能力大幅提升,未来卫星星座还具备战术通信、对地侦察等能力。
SDA未来整个计划将部署近300颗卫星,与高轨道导弹预警卫星一道,组成美国天基反导预警的新体系,提升对高超声速导弹的预警和监视能力。
“金穹”系统的天基*将由“星盾”卫星发展而来。目前,美军正依托SpaceX公司的“星链”卫星推进为军方、 *** 和情报部门提供通信、对地观测和有效载荷托管等服务的“星盾”计划。
据《环球时报》报道,路透社去年3月援引五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SpaceX正同美国情报机构签订一份机密合同,以建立一个由数百颗间谍卫星构成的 *** 系统。该 *** 由SpaceX的“星盾”(Starshield)业务部门根据2021年与管理间谍卫星的情报机构美国国家侦察局(NRO)签署的18亿美元合同而建造。
目前,“星链”卫星数量已经接近上万颗,且数量将继续增加。在“星链”卫星发射过程中,SpaceX还秘密搭载了专门为军方服务的“星盾”卫星。
但是天基*研发和部署面临预算严重超额的问题。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算,“金穹”所需经费远高于预期,仅其中的天基拦截部分,未来20年的耗资预估就高达5420亿美元。此前,美国 *** 预估整个系统将耗资约1750亿美元。
托德・哈里森则分析认为,“金穹”计划的成本可能高达3.6万亿美元,远远高于特朗普预估的1750亿美元,而且即便投入如此高昂的成本,该系统仍无法达到总统所设想的“近乎完美”的防御效果。
哈里森综合分析了“金穹”系统可能包含的各类独立组件的成本,包括*、飞行器、通信平台、雷达以及反无人机系统等,并基于成本、能力与容量的差异,提出了六种不同的系统架构方案,成本更高的方案达到3.6万亿美元,更低方案约为2520亿美元。
托德・哈里森还指出,尽管技术取得了诸多进步,但要在助推阶段拦截仍然存在一个物理困境,即“缺席问题”——低地球轨道上的*的射程往往在它们应该击败的导弹的范围之外。
(实习生对陈雨晴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