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分红重疾险

音符科技网

利差损风险上升

当市场的钟摆荡向低利率周期,整个保险行业正悄然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

曾经被搁置的“武器”,正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召唤下,重新回到“牌桌”。

时隔22年,分红型重疾险或再度获准登场。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回归,而是一场关乎行业生存逻辑的战略突围。

监管的最新“开闸”,像是一次压力测试,逼着保险公司换一套“新剧本”,昔日的躺赚模式已经演不下去了。

一场静默的重塑已经开始:围绕重疾险的“实验”将影响中国保险业下一阶段的转型方向。

分红型重疾险或重登舞台

9月3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化各细分险种的改革方案。

上述文件有一处表述,备受市场高度关注: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对此,各大卖方研究机构纷纷解读认为:低利率叠加医保改革的大背景下,健康险产品有望迎来二次腾飞,分红型重疾险将重出江湖。

一个问题就来了,何为分红型重疾险?

重疾险,类似于“应急现金的赔付款”,并不是用来报销医疗费的,而是在你不幸确诊合同约定的“特定大病”(如癌症等)后,保险公司会直接赔付一笔钱。

普通重疾险的保额是固定的,而“即将现身”的分红型重疾险多了一个"分红"功能,保险公司如果经营得好,会把部分利润以分红形式返还给保单持有人。这些分红一般不直接发现金,而是用来增加你的保额。

另有分析指出,分红型重疾险的重启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行业疾病发生率的持续更新、精算定价标准的逐步统一,以及销售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都为这类产品的“复出”奠定了基础。

2003年叫停

梳理发现:中国内地早在1995年就出现了之一款重疾险产品,最初仅覆盖7种重大疾病,且并非作为独立险种销售,而是与寿险产品捆绑。一年后,重疾险才正式成为独立险种。

重疾险在中国诞生之初,便带有分红理财属性。这与当时存款利率较高的历史背景有关,通过增加理财功能以提升这一新险种的吸引力。

2000年前后,各大保险公司密集推出重疾险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定价标准和发病率数据支持,不同公司在产品定价、疾病定义及理赔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

2003年5月,重疾险迎来“强制性回归”:原保监会(现已合并至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分红保险精算规定》,明确分红保险可以采取终身寿险、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的形式,保险公司不得将其他产品形式设计为分红保险。

此举意味着健康险被禁止采用分红设计,由此分红型重疾险被按下“暂停键”,转变为纯粹的保障型险种。

到2007年,重疾险市场再次迎来重要升级:在保监会指导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发布《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统一了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覆盖约95%的发病情况),并规定保险公司须严格遵循标准描述。

这标志着,中国重疾险正式完成从产品形态、定义到监管框架的基础性建设,走向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新阶段。

利差损风险上升

实际上,分红型重疾险的“复活”,与如今保险公司遇到的盈利困境紧密相关。

当前寿险行业面临的核心风险是:利差损不断上升。简单来说:利差损就是保险公司"投资赚的钱",已经快覆盖不了"承诺要给客户的回报"了。

分析师李健博士分析称:“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下降至1.9%左右,上市保险公司平均净投资收益率已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3.0%,而当前保证负债成本在3%左右,净投资收益率逐步接近刚性成本线。”

上述专业解释,直白地翻译就是:保险公司拿着客户的保费去投资,每年大概只能赚3%;但早年卖出的很多保单,却向客户承诺了接近甚至超过3%的回报。这就好比一家工厂,原料进货价是3元,加工后产品的出厂价也只能卖到3元,几乎没有任何利润空间,经营压力巨大。

“一箭双雕”

在李健博士看来:低利率趋势下,保险公司化解利差损的压力,除了降低负债成本(调低给客户的回报),就是要拓宽利源(寻找新的利润来源)。

因此,发展分红型重疾险成为“一箭双雕”的应对策略。

从保险公司的利益角度看,重疾险加入分红机制后,更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将部分投资波动风险与客户共担,减轻了险企兑付的压力;通过红利分配增强产品吸引力,让其具有理财产品的“卖点”。 

这就像把重疾险从一份“定期存款”,升级为一份“保本理财”。本金部分(基础保额)绝对安全,而收益部分(分红)则根据市场情况浮动,有机会获得更高回报。

并非一路坦途

然而,分红型重疾险的销售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分析师葛玉翔指出分红型重疾险面临的双重挑战:

其一,“随着预定利率多轮下调,重疾险杠杆(保额/保费)比例逐步下降,销售难度增加。”

其二,“相比当前2.0%传统险预定利率,1.75%分红险预定利率定价下,分红型重疾险的保费会高于普通型重疾险。”

这两句话直白来说就是:

投资者要花更多钱:由于定价规则变化,买同样保额的重疾险,选分红型就要支付更高保费。

信任挑战更大:消费者容易产生“不划算”的之一印象,销售人员必须清晰解释“多付的保费”与“未来保额增长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这场围绕分红型重疾险的“实验”,是对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销售与投资能力的考验,势必将影响中国保险业下一阶段的转型方向。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里亚·格林菲尔德:中国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并非世界的全部
  • 音浪、声浪、人浪,“热爱次元”动漫运动主题草地音乐节让体育与二次元同频共振
  • 魔都眼|秀场内外弹眼落睛,上海时装周让街拍融入时尚
  • 中辉期货温州营业部及负责人被出具警示函,有居间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 国内期货主力合约早盘收盘涨跌互现
  • 海关总署谈外贸增长拉动因素:适配市场需求拓展了增长空间
  • 厦门银行三家支行被行政处罚,其中开元支行被罚款66万余元
  • 黄金周酒店乱象:1千多一晚亚朵全季,他们选择在景区扎帐篷
  • 格力高闪耀大阪世博会舞台,看百年品牌“健康+美味”的传承与创新
  • 与包乐史驾帆航行|环球独航先驱斯洛卡姆船长的自然启示录
  • 陈晋评《重写灵魂》|记忆政治的诞生:心理学在治愈我们,还是定义我们?
  • 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年轻人的玩法变了
  • 泰康基金走进“开学第一课” 助力当代大学生财商教育
  • 华泰证券:2025年次级债券(第四期)品种一的票面利率为2.26%
  • 中信建投基金:夯基合规风控,恪守信义责任
  • 养老规划投教先行|银华基金:养老目标基金有哪些不同?
  • 于胜涛当选山东临沂市市长
  • 视频|华商基金“金融知识进万家”走进社区活动 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 杨政昆任中共玉溪市委委员、常委、书记
  • 惠升基金北京公募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防范非法集资
  • 落实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工银瑞信争做“五篇大文章”排头兵
  • 林中麟当选湖北孝感市长,此前担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
  • 午评:港股恒指跌3.49% 科指跌4.54% 科网股、汽车股重挫 稀土板块大涨 小米跌超7%
  • 普祥健康港股IPO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实控人王伟斌及其所控制的房地产企业是否存在大额逾期债务或纠纷
  • 华商基金:创新投资者陪伴模式 共筑长期价值共赢
  • 小米暴跌近7%
  • 速相科技纳斯达克IPO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需核查股权架构合规、运营实体及发行方案
  • 港股小米集团盘中跌逾7%
  • 创升控股午前股价涨超41% 拟获溢价约6%提全购要约
  • 东莞市公安局副局长肖汉华被查
  • 鸿基创能港股上市收到证监会反馈意见:要求说明股权沿革、子公司业务及全流通股份情况
  • 中国心连心化肥现跌超3% 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45%至50%
  • 报告揭示全球预期寿命提升背后:慢性病与心理疾病重塑全球死亡版图
  • 瑞银:若跌势进一步加剧 投资者料逢低买入中国股票
  • 华商基金投教系列:如何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 心玮医疗-B于10月10日斥资126.74万港元回购2万股
  • 建银国际:维持阿里巴巴-W港股目标价200.7港元 评级“跑赢大市”
  • 亦诺微港股上市收证监会反馈意见:备案报告中公司注册成立时间表述前后不一致的原因
  • 司法部发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第二批典型案例
  • 国联基金“耕知学堂”走进华池一中 公募投教为青春注入金融力量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