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收发快递得去镇上,来回折腾大半天,现在在家门口的代办点输入手机号后4位就能取件。”10月16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一座1.2万平方米的共配中心内,工作人员艾玲站在智能分拣流水线旁边,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数字化带来的直观变化。
这里整合了“三通一达”等快递品牌,日均处理快件约1.64万件,让乡村的快递配送时效从3天压缩至1.5天,寄件成本降低20%,村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农特产品,能更快送到消费者手中。

10月16日,建宁县共配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维护快递分拣流水线运作。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作为原中央苏区的一部分,建宁县是红军用“一部半电台”开启无线电通信的发生地。如今,随着将“红色电波”基因融入城市发展血脉,这座小城长出了“数字惠民”的新模样。
在这里,数字化是村民寄出的一件件装满农特产品的快件,是群众诉求即刻解决的便利,是无人机监测调度交通的安心,是乡村公路上司机耳边及时响起的安全预警,是学生眼中跨越山河的精彩课堂……这场数字化革新正从宏大的“县域治理”命题中落地实践,转化为一个个可感、可知、可享的民生日常。
空中无人机监测,地上AI派单处理
7月15日上午9时许,数字建宁暨平安建设智治指挥平台的巨幅大屏上,濉溪镇一处路口的实时画面突然亮起红色识别框——无人机监测画面里,有货摊摆在岔路中央的禁停区,摊主正弯腰摆放商品,十分危险。

数字建宁暨平安建设智治指挥平台巨幅大屏上显示出无人机拍摄的违停引发交通拥堵画面,并立即通知交警去处理。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翻拍
“叮!”系统提示音刚落,AI算法已完成判定为“街头占道经营”。10秒之内,一张附带精确经纬度、现场截图、事件类型的电子工单自动生成,直接下发至城管部门。城管工作人员指尖“接单”后,立马前往现场处理,没多久违规摊位就全部撤离。
放在三年前,这事儿要走的“路”却没这么短。“以前得靠群众打12345举报,或者网格员拿着本子记下来,先报社区,社区再转镇里,镇里联系城管的时候,说不定摊主都收摊了。”10月16日上午,县网格中心主任邹先明介绍,2013年建宁就搞起了信息化网格,但随着技术的迭代和治理需求的改变,原先的系统已无法满足全县治理需求。
于是,2023年,建宁县整合综治、公安、城管、民政等12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建成数字建宁暨平安建设智治指挥平台,将全县划分为44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覆盖全县14万人。

数字建宁暨平安建设智治指挥平台。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指挥中心就像城市大脑,各个部门的数据全部打通。”邹先明介绍,指挥中心大屏左侧的常驻坐席里,综治、公安、应急、12345热线的人都在,遇上复杂问题,转头就能商量;右边的灵活坐席随时等着需要配合的部门,随叫随到”。
网格员则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便可实时上传问题照片、视频;智治指挥中心则像“城市大脑”,不仅能通过大屏看到各网格的动态,还能通过AI智联,分析、预判风险:比如监测到某路段连续出现车辆违停,系统会自动提醒交警加强巡逻;某地出现火情,消防部门之一时间前往处置。
就像这次濉溪镇的占道经营,没有层层上报,没有 *** 协调,视频监控发现问题,AI算出责任部门,系统下发工单,城管接了就办,“以前跑断腿说破嘴,现在数据跑一趟,事儿就了了”。
邹先明说,智慧网格让过去“看不见、管不到”的问题变得清晰可控,推动建宁的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
县中学生听到名校名师讲课
“同学们,这道数学题的解题思路可以从函数单调性入手,大家看这个图像……”10月16日下午,在建宁一中高一(1)班的教室里,上演着每周都有的情景:屏幕内,国内著名高中成都七中的教师通过 *** 直播授课;屏幕外,学生举手提问,声音与画面通过“双千兆”校园网实时传输,没有一丝卡顿。
作为县中,建宁一中曾面临优质师资匮乏、教学视野受限的困境。今年初,学校与成都七中合作设立“双师班”,部分课程由成都名师线上主讲,本校教师充当“助教”,课后帮学生梳理难点、补充针对性练习;两校还通过云端共享课件、联合开展课题研讨等方式,实现两地学生在线上交流。
为支撑高强度线上教学,建宁一中专门建成“双千兆”校园网:万兆光纤通到每栋楼宇,千兆 *** 覆盖每个教室桌面,还预留了AR/VR、全息课堂的升级接口。

建宁一中大门口安装的智能检测系统。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此外,两间精品录播室能完整录制课堂全过程,包括教师授课、师生互动、PPT内容。录好的课程不仅用于校内教学研讨,还会上传至建宁县教育资源库,供乡镇学校的教师学习借鉴。
智慧化不仅改变建宁一中的教学,更让校园充满温度。每个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成了“班级信息枢纽”,不仅能展示公告,还能实时显示当日课程表、任课教师等信息;图书馆的智慧系统不仅支持自助借还,还能查馆藏、预约书籍,学生不用再挨个书架找:在操场、走廊遇到紧急情况,学生按下“一键可视报警”按钮,就能直接和监控中心对话,响应时间不超过2分钟。
建宁一中智能系统服务商蒋联津向澎湃新闻介绍,该校的“智慧校园”体系包含23个子系统,按功能划分为“校园网”与“智能网”两大板块:校园网主要支撑教师办公、班班通教学等基础 *** 需求;智能网则覆盖监控、门禁、水控、气体报警等自动化设备,将分散的智能终端整合为联动系统。
建宁一中副校长黄绍林表示,系统全面落地后,可以覆盖全校2600多名师生与63间教室,实现“一卡一脸,畅通无阻”,“无论是课堂签到、食堂消费还是图书馆借阅,都可以刷脸完成。”

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建宁一中的教学、图书馆、校园安全等领域。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建宁一中的实践只是建宁智慧校园建设的起点,未来还有着更为长久的布局。
“智慧课堂可以用AI分析学生作业,没掌握的知识点推‘补救包’,暑假作业也能分层布置,不再是全校一本;智慧体育可以通过设备测跑步速度,学生回家也能运动打卡;体医结合,在学校架空层设检测区,测视力、体重,身高不够的会提醒家长带孩子查微量元素。”建宁县教育局机关党委委员吴朝胜向澎湃新闻畅想着未来教育场景。
“今年批了1.6亿元中央专项债,先到了700万元,先把旧电脑、旧设备换了,不然智慧系统跑不起来。”吴朝胜说,他们的想法很实在,“先把方案找对,一步步来,别浪费钱,争取三年内将智慧校园覆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
公路会“预警”,陆港通全球
“对向有来车,请注意安全!”10月16日下午3时许,一辆轿车驶在建宁县环金铙山旅游示范公路时,路边的“电子哨兵”边发出语音提醒边以文字警示。见状,该车立即调整车速,稳步通过交叉弯道——这是“智慧公路”系统在保驾护航。

10月16日下午,建宁县环金铙山旅游示范公路的“电子哨兵”向通过车辆发出安全预警。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建宁境内60%以上的公路依山而建,急弯、陡坡多,往年常因路况不明引发事故。2024年,县交通运输局投资240万元,在环金铙山旅游示范公路安装投用“智慧公路综合监测系统”。
建宁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黄健豪介绍,该系统包含边坡安全监测、桥梁位移监测联动抓拍、异常事件检测、气象环境监测、会车预警等5个子系统,上线至今实现零事故。
在不远处有一座巨大繁忙的工地,是计划在2025年投用的交通运输产业园二期港务联检服务中心,这是建宁(闽赣)国际陆港的一部分。

建设中的建宁(闽赣)国际陆港。 建宁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座国际陆港依托两条铁路,打通建宁及周边福建、江西两省广大区域与厦门港、莆田港、福州江阴港的连接通道。建成后,建宁的石材、纸制品、粮食等产品,以及周边多个县市的货物,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报关、报检,通过铁海联运直达全球。
“以前闽赣交界地区的货物出口,大多是要先通过公路运输到港口,运量小,成本高。国际陆港2026年投运后,周边的货物在建宁就能集散,不仅可以通过铁路通向厦门港、莆田港、福州江阴港,还能接入中欧班列,通过铁路直通欧洲。”10月16日,建宁县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章腺介绍,陆港投用后计划年货运吞吐量可达260万-360万吨,形成“物流带产业、产业聚人口”的良性循环。

建宁(闽赣)国际陆港计划2026年投用,辐射闽赣交界处的广大区域。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翻拍
根据计划,建宁(闽赣)国际陆港将稳定开行“建宁—厦门港、福州港等地”海铁联运班列,“建宁—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公铁联运班列,“建宁—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国际班列,助力东南(闽赣)物流大通道构建和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建设;同时,通过班列带动物流、物流带动贸易、贸易带动产业等方式,给建宁带来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集聚,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开辟新路径。
“客货邮融合”让乡村快递更快更近
“输入手机号后4位,灯条亮了就能拿件,比以前方便很多!”10月16日,在位于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的建宁县共配中心,菜鸟工作人员艾玲向澎湃新闻介绍农村地区的取件流程。
艾玲说,过去,快递分拣纯靠人工,且快递企业因成本考量,网点只铺设到乡镇一级,村民取快递要跑10公里外的乡镇,“以前3个分拣员一天最多处理5000件,还常把‘客坊乡’的件分到‘黄坊乡’,村民得多等1-2天;村民到乡镇网点取件,也要在堆积如山的包裹里翻找,很麻烦。”
为解决这一痛点,2022年,建宁县引入溪鸟系统,并整合申通、圆通等5家民营快递企业,建成县级共配中心,引进“一体化智能分拣设备”,分拣速度可达1.5米/秒,每小时处理8000件,效率提升60%,错分率降为0,快递从“县城分拣1天+乡镇中转1天+村级派送1天”的T+3,变成“当天分拣、隔天派送”的T+1。
“现在快递的数量是逐步增加,但是有了这个智慧分拣系统之后,我们的工作压力反而减轻了不少。”快递员小吴告诉澎湃新闻,自己从事快递工作五六年了,以前分拣快递纯靠人力,费事又容易出错;有了分拣系统后,快递员只需在各自的分拣口等待快件分出,搬运上车即可。

建宁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仓储物流中心让村民的农产品能快速送达顾客手中。 澎湃新闻记者 王洛伊 图
与此同时,和不断增长的快递运力需求相反,农村客运班车在运送乘客之余,行李舱常有空余。建宁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闲置运力”,便通过 *** 引导、市场运作,将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供销电商等多个体系进行整合,推出“客货邮融合”模式。
如今,快递包裹在建宁县级分拨中心被集中分拣、配送至各乡镇的综合服务站后,客货邮融合车辆搭载乘客和快件同时进村;同时,村民需要外销的农产品,在村级服务点就能投寄,通过客货邮融合车辆“捎带”进乡镇服务站,再发往全国。
目前,建宁县共投入使用1个县级快递物流仓储中心,已改造提升5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2个邮政支局,完成92个村级快递物流服务点的布设,改造8辆客货邮车辆,融合27条客货邮线路,实现客货邮融合服务覆盖率100%。
无论是智慧网格“一网通办”、“双师课堂”连接县中学生与名校名师,还是智慧公路、智慧物流打通交通“最后一公里”,建宁的数字化实践,始终贴合民生需求和县域实际。
这座老区小城用实践证明,数字技术不是大城市的“专利”,只要找准痛点、精准服务、循序渐进,县域也能通过数字化,把“教育公平”“出行安全”“物流畅通”这些民生期盼,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海报设计 郑达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