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发展的浪潮中,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早已迈出了坚实且具有开创性的一步——2024年11月,首批4202.27吨油茶林碳汇成功上线交易,这一里程碑事件为当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油茶之乡绿色发展新探索
兴国县在2004年便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的称号,享有“江南绿色油库”的美誉。截至目前,全县油茶林面积达69.7万亩,其中老油茶林52.3万亩,新造高产油茶林17.4万亩。多年来,兴国县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挖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探寻油茶产业的低碳经营新模式。
早在2022年,兴国县就被确定为全省林业碳中和试点单位,致力于通过“油茶林碳”项目试点,攻克油茶林碳汇开发技术难题,开拓油茶林“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径。这一试点工作意义重大,它承载着兴国县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期望,为后续的碳汇交易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 *** 学突破到碳汇交易落地
在探索油茶林碳汇的征程中,技术支撑是关键。2022年8月,兴国县依托江西省林科院林业碳汇科技创新团队,成功编制了全国首个油茶林碳汇 *** 学——《兴国县“油茶林碳”项目碳汇计量技术指南(试行)》,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油茶林碳汇 *** 学领域的空白,为准确计量油茶林碳汇量提供了科学依据,如同为油茶林碳汇交易点亮了一盏明灯。
经过两年的持续努力,2024年9月,《兴国县“油茶林碳”项目碳汇计量报告》也通过了专家评审。这份报告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与林业工作者的心血,详细梳理了油茶林碳汇的各项数据,为碳汇交易提供了精确的量化指标。终于,在2024年11月,兴国县4202.27吨油茶林碳汇正式在江西省赣林碳抵消平台登记并完成交易,每吨交易价50元。若按20年的碳汇周期计算,兴国县新造的17.4万亩油茶林交易价值将超过5100万元,平均每亩每年能为农户增收近15元。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现了碳汇交易为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彰显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巨大潜力。
多维度协同,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兴国县油茶林碳汇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多方面的协同推进。在政策端,县 *** 成立了林业碳汇碳中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油茶碳汇产业作为重点突破口,先后出台《兴国县林业碳汇碳中和试点实施方案》《兴国县“油茶林碳”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为项目实施保驾护航。在技术端,为解决油茶林固碳量、碳汇量评估及其他灌木林的碳汇计量、监测等技术难题,兴国县借助江西省林科院的专业力量,组织调查组深入枫边乡、均村乡、茶园镇、高兴镇等主要油茶分布区,对16个不同类型的油茶林生态系统展开调查,采集植物样品1600份、土壤样品900份,获取了海量且精准的之一手数据,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兴国县坚持建设高标准油茶林与改造提升老油茶林两手抓。在新造油茶林方面,对2023—2025年实施新造油茶林且验收合格的,兴国县财政另行给予100元/亩的配套补助,每年还安排30万元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经费,全方位推动油茶种植、低改、加工、市场全产业链协调发展。在林地管理上,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落实林地“三权分置”改革,稳定油茶林地长期承包关系,优化油茶林资源管理,确保碳汇项目开发拥有长期稳定的资源支撑。
如今,通过推动“油茶+”全产业链发展,兴国县油茶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全县培育油茶专业合作社36家,引进油茶精深加工企业3家,油茶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5000吨以上,年均总产值达15.6亿元,辐射带动2万多名林农增收致富。油茶果从普通的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黄金果”,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户增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绿色发展道路。
未来,随着碳汇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油茶产业的持续升级,兴国县有望在生态经济领域创造更多佳绩,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样本,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原标题《江西兴国:“油茶林碳”开启绿色经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