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网的电子茅台,年轻人只租不买?

音符科技网

" 十一去趟迪士尼,感觉每个人都举着个运动相机。"

这年头,当你在旅游景区看到人们举着五花八门的拍摄设备时,千万不要觉得我们真的步入了人均自媒体时代。

你懂的,拍摄打卡早已成为了人们记录生活、展示自己的方式,本质上和古人看到壮阔山河时念两句打油诗并无不同;而人们手上拿着的、均价三四千的运动相机,也并非什么新 " 潮人刚需 "。

当你还在因为满大街的运动相机而感叹,前前后后嘟嘴 *** 的年轻人早已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这么美,那么贵,何必自己花钱配。

在移动互联网几可满足一切消费需求的今天,买的还真不见得能有租的香?

"20 块一天,即租即用,立省三千。" 爱旅游的白领小鱼告诉我们,她今年已经多次通过闲鱼、爱租机等二手租借平台租借运动相机,包括一度被调侃为 " 电子茅台 " 的大疆 O *** o Pocket 3 和 "i 人 *** 神器 " 影石 360 Go3S,以及这个品类的祖师爷 Go Pro。

目前,这些主流运动相机产品的售价,基本集中在 2000-3000 元之间,相比之下,租赁一周的价格通常是售价的十分之一。

" 租一周也就两三百块,连售价的零头都不要。这不比买下来要合算吗?"

对于一年只用一次年假长途游玩的年轻人来说,租着用似乎更划算——更不用说以现在运动相机的迭代速度,明年租的大概就是更新款了。

如同小鱼这样信奉 " 买不如租 " 的年轻消费者,似乎越来越多。闲鱼数据显示,2025 年 4 月,以便携式运动相机为代表的 " 旅游拍照搭子 " 租赁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600%;来自芝麻租赁平台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了 71.6%,其中 00 后用户订单同比增加两倍。

不只是线上的二手交易平台,连线下实体店也看中了 " 租赁经济 " 带来的增长。今年以来,许多网红街区、景区周边,纷纷增设了如共享充电宝式的相机自助租赁设备,可以租借 CCD 相机、运动相机甚至是无人机设备。

价格虽然比线上略微贵些,但花上一笔小钱就能享受 " 立等可取 " 的高端拍照体验,在 " 来都来了 " 的游客心态加持下,确实有着难以拒绝的吸引力。

不爱运动的年轻人,

租爆 20 块一天的运动相机

在各大平台租了几次相机之后,小鱼也不是没有想过,是不是应该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毕竟,她之一次在平台租借相机的时候,其实就是抱着 " 试用种草 " 的心态。

但在体验过租机之后,她想要下单的念头却淡了不少:

一台全网人气颇高的机型,目前售价 3000 多元,再加上保修服务费,总价已抵得过她大半个月的工资," 买了相机就没钱出游,没钱出游就没法拍摄,没法拍摄相机就是拿回家吃灰 ",所以她宁可选择租机," 还能随便试用不同的产品,这不比买机器更合适?"

小鱼的租机订单截图。(图 / 受访者提供)

而在实际的使用体验过后,小鱼也觉得,运动相机确实更符合她作为非专业摄影爱好者的需求,比起她曾经租过的索尼单反相机,使用门槛 " 低了不少 "。

这种门槛一方面体现在技术上,一方面体现在体力上。

在一次背着*短炮爬上白云山后,小鱼喘着粗气端详起自己拍出的照片,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爬了半天的山,拍了十分钟的照片,还拍出一堆废片 " ——摄影技术的毫无精进足以让人破防,肉体上的磨练更是让小鱼不堪回首。

相比之下,运动相机上手容易、傻瓜操作,不像传统的相机需要磨合练习、存在使用门槛。运动相机甚至只需一个录制 / 停止键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视频可以直接发送到手机上进行保存和剪辑,跟手机拍摄几乎没什么差别,而跟手机相比又轻便许多,可玩性也高得多。

小鱼使用租借设备拍摄的城市照片。(图 / 受访者提供)

" 现在的相机基本都能连网、连手机,但掉线是常有的事,一个搞不好就得重头再传。" 和传统的单反、微单们不同,运动相机在这方面的体验往往更好。小鱼甚至觉得,她平平无奇的拍摄技术,经由运动相机自带的滤镜和 logo 加持,看起来都 " 高级 " 了三分," 或许是品牌效应加持吧 "。

事实上,比起同样容易吃灰的专业相机,运动相机在日常的使用频率自然也说不上有多高——要不然租机业务也无从火起。

但另一方面,运动相机轻便易用的特性,又意味着在 " 人人皆博主 " 的今天,创作和表达门槛又被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门槛。摄影技术终究是留给老炮儿的," 具有个人风格的视频和有活人感的图片 " 用不上。

因为好用又不是太常用,租赁自然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用运动相机,但不爱运动 " 才是常态。运动是一件需要违背人类本能和惯性的苦差事," 省心省力 " 才符合人们掏钱买单的底层逻辑。

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家扛旗的网红机型陆续出圈,开始成为热门的 " 生活型单品 " 后," 断货 " 和 " 难抢 " 也随之而来,出圈机型供不应求的境况,吸引了黄牛和海外 *** 的入局,溢价成百上千才能拿到,早已是市场常态。

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各家推出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昨天还是上市即抢空的 " 小甜甜 ",隔段时间就成了降价的 " 牛夫人 ",面对难以预测的价格走势,很多人都不想成为被露头就割的韭菜。

20 元租一天,至少租不了吃亏,租不了上当。

闲置设备出租,是门好生意吗?

以 " 便捷 " 为核心、本只为满足小众兴趣群体的运动相机,终于在 " 一生爱出片 " 的年轻人助力之下成功出圈,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 " 社交工具 "。

今年 "618" 期间,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发布了平台交易数据,运动相机品类零售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300%,部分热门机型甚至供不应求。其中,几款网红机型在二手市场表现抢手,上架后迅速售罄,平均成交周期仅 1 小时左右。

飙升的交易数据和 " 上架秒光 " 的销售成绩,无疑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针对运动相机的租赁服务,正是一片新蓝海。

部分敏锐的商家和创业者已经赶上了这个风口。今年 4 月,有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来自杭州的大二学生,靠着运动相机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同龄人还在为未来就业发愁的年龄,实现了 " 月入十万 " 的成就。

在二手平台上,这样的个人卖家和小型工作室也越来越多。记者通过闲鱼平台找到了一位卖家。对方称,自己在省会城市有一家实体店,在省内多个城市也有 *** 商,通常会根据客户所在地就近发货。有时候档期比较紧俏,比如十一假期前,他们也需要从别的仓库调货,不过发顺丰基本上隔天就能到。"

除了运动相机之外,这家相机租赁店铺也挂出了传统的单反相机、AI 眼镜和自带长焦拍摄的 " 演唱会神器 ",几款热门产品的订单数在几十到一百多不等,而运动相机是店铺中更受欢迎的产品,最畅销的一款运动相机," 已售 " 显示三百多次。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运动相机所代表的 " 运动 " 和 " 旅游 " 场景,注定了其较大的闲置可能。部分因一时 " 上头 " 而购入运动相机的个人买家,也因此开始尝试做起闲置出租的生意,从消费者转为 " 供应方 " 给自己回血。

" 一次赚两三百,租个十几次就回本。" 在这种创业思路的催化下,许多运动相机也进一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 " 理财产品 "" 电子茅台 "。

但,创收的利益与风险也往往是并存的,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 租赁生意 " 的坑实在太多。

有网友称,自己通过社交媒体将闲置的相机出租后,对方收货后很快将自己拉黑,此前对方提供的证件信息也 " 查无此人 "。本来抱着善意为对方免押金的行为,则进一步增加了自己 *** 的困难。最后,他只得咽下被 " 撸机 " 的苦,最终 " 钱没赚到,买了一个教训 "。

相机是二手的,

运动是一次性的

面对押金,消费者则呈现出保守的态度。无论是对于个体消费者还是个人出租方,他们都很难承担起 " 信任错付 " 的代价。

" 我坚决不找需要交押金的店,哪怕贵点也能接受。" 一位租赁者告诉我们,她在网上经常看到有网友在归还设备时,被商家 " 提灯定损 ",以各种借口克扣押金,因此格外谨慎,每次租借和归还相机时都会仔细拍摄开箱视频留证。

" 有一次,商家给我寄来了一台全新的、没拆封的设备,我都有点担心 ",她拍了全流程的视频发给商家,得到对方 " 可以正常使用 " 的回答,才敢拆开包装。

受访者与商家的沟通记录。(图 / 受访者提供)

运动相机在二手市场的快速流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人需求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因情绪驱动而产生的 " 伪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仅在特定场景下被激发的、间歇性的 " 真需求 "。

人们渴望去山野林间,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活动一下,但这种时刻对于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来说,终究是太稀少又太奢侈。多数时候,我们和运动相机,都没什么机会 " 动起来 "。

这与几年前的 " 名媛群共享大牌 " 热点事件一脉相承。我们通过拼团租借奢侈品来拍照,晒出精心策划的 " 生活 ",但这种拼凑的生活终究无法成为真正的日常。

正如居伊 · 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指出的,现代社会中,所有通过媒介和消费体系所呈现出的影像、符号和表象,构成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并且反过来主导了我们的日常经验。

运动相机,成了许多人购买的一张通往理想生活的 " 一次性入场券 "。

但一个悖论是,当我们开始穿戴上记录设备,按照网上的 " 打卡攻略 " 勾划自己的出行画面,甚至将自己的头发丝也精心设置成给外界观看的一部分时,我们花费大价钱才获得的旅行体验,是不是也和相机一样,变成了一种 " 二手 " 体验呢?

或许,我们警惕消费品创造需求的同时,也需要警惕一种 " 记忆外置化 " 的倾向,不要抱着 " 没出片就等于没出门 " 的心态,给自己上太多压力——

没有运动相机,也要运动,不能出片,也要远行,自身的观看和体验,才是最独一无二的记录。

(应受访者要求,采访对象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阿绿,编辑:安菲尔德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音符科技网 wap.luzhiwang.com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香港中华煤气集团黄俊璋:不同的行业怎么把握ESG背后真正的价值,这个是很重要的
  • 世界自然基金会卢伦燕: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领域,女性领导者比例持续提升
  • 杨振宁晚年多次到访沪上高校:聪明和努力重要,最重要的是走上正确的道路
  • 波士顿咨询陈茜:女性赋能会让决策更周到、更全面
  • 国外鸡蛋价格飞涨 我们的蛋价为何稳得住
  • 哪个能源领域最容易实现绿色化?“国际氢能专家”赫伯特森:我觉得是氨
  • 索尼中国金燕敏:多元化与女性赋能已从“选择题”变为“必选题”
  • 联合赤道刘景允:应对ESG评级差异,回归自身方能破局
  • 特朗普刚炫耀完印度打脸!大举进口俄石油
  • 美特使将前往中东,跟进加沙停火协议执行情况
  • 王伟中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包钢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 国际刑事法院驳回以色列上诉请求
  • 抖音集团回应雷峰网报道:将依法起诉
  • 粮食烘干机卖空了
  • 王自如,自称“配不上”罗永浩
  • 中国科协悼念杨振宁:家训“有生应记国恩隆”,他以一生践行
  • 拿俄罗斯海外资产买武器欧洲真的敢吗?
  • 大卫·莫里斯:亚太地区引领世界绿色转型,中国发挥着领导者的作用
  • 卢森堡商学院联合创始人马托·尼亚夫罗:推动中欧高等教育互通
  • 核物理学家马余刚:杨振宁先生逝世对物理学界来说是损失了精神支撑
  • 你可知道路生梅?
  • 俄提议建“普京-特朗普隧道”泽连斯基称“不满意”
  • 洛松茨·米克洛什:通过打造绿色转型成功范例,推广绿色经济与绿色技术
  • 花旗银行亚太区ESG主管卡斯:亚太能源转型需考虑“经济可行性”,中国经验为全球提供借鉴
  • 德银:黄金在全球“外汇黄金储备”比例已升至30%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卡里尔·拉赫曼·哈什米:气候问题已成为关乎生存的紧急挑战
  • 巴巴多斯驻华大使哈伦·亨利:巴巴多斯需要有更为快速有效的投资
  • 燃情绿茵,相约苏州!2026年中学生足球世界杯倒计时一周年
  • 阿富汗高级代表团赴多哈,将与巴基斯坦谈判
  • 对话创世伙伴创投合伙人梁宇:重点关注AI for 音乐、AI for 短剧等投资方向
  • 中国地震局开展山西忻州市忻府区3.9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
  • 三亚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 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 格睿思邓耀华:有150亿美金的资本用我们的评级来决定它的投融资决策
  • ING唐丹荃:助力多元化可持续金融产品落地 携手中资客户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 DHL艾若馨:供应链应从“成本优先”转向“敏捷优先”,绿色转型已具备技术基础
  •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青:以“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破局光伏产业困境
  • 标普500中AI相关股票的合计市值占比已升至43%
  • 古特雷斯:联合国或将破产
  • 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谈“漂绿”:需界定清晰“绿色”定义
  •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